余飞鱼
1449年,农民黄萧养犯事入狱,不久,他带着一把斧头越狱,并组织一群人攻城略地,目标直指广州。明英宗听到消息,忙点将派兵,前去征讨。途中,明军将领想:一群乌合之众,值得如此小心对付吗?于是他们在船上喝酒听歌,谁知黄萧养早已派出船只逆江迎战。
结果,明军总指挥落水溺死,副总指挥王清被活捉。黄萧养让人用绳子牵着王清来到广州城下,让他劝降城上的将士。城上的将士气得七窍生烟,立即摆开阵势骂王清。黄萧养一看对方不买叛徒的账,于是换了个地方,让王清继续对城上喊话,结果王清被乱箭射死。黄萧养下令尽快攻下广州。
广州岌岌可危,鸡毛信一封封地送到英宗的手中。大臣面面相觑,没人敢领任务。这时,一个人挺身而出。大家眼睛一亮,但看清自告奋勇的竟是都督同知董兴时,立刻泄了气——董兴手段不辣,难以统摄部下,当个先锋还行,如果实在要去,结果定如王清一样。可董兴坚持要去,英宗无奈,只好死马当活马医。
大臣们唉声叹气地想,这些士兵大概也要成异乡之鬼了。他们甚至想,估计董兴走到半路,大军就会哗变。可这支军队纪律严明、号角震天,因为董兴有高人相助。
这个高人叫马轼,曾是落魄书生,当年流浪京城时遇到董兴,交谈之下,董兴大惊,马轼竟是个治军高手,于是将他尊为上宾。
军队出发后,董兴只管抱着统帅大印安闲度日,治军的事全部交给马轼。马轼宣布军中纪律后,有士兵不遵守,他知道董兴好说话,被抓也就做个保证而已。可马轼并未报告董兴,直接将他按军法处置,那些骄纵的士兵再也不敢为非作歹。
马轼不只善于治军,更善于谋划,简直是半仙一样的人物。因此,董兴的统帅当得很轻松一遇到事了,托马轼办理;有疑难了,向馬轼讨教;要出征了,让马轼规划。有人劝董兴别太信任马轼,还在暗地里笑话他没主见。董兴一笑,说马轼有能耐,自己应该相信他。
明军一路顺风顺水,直指广州,此时已是1450年,黄萧养的兵力果然呈几何数字增长,“贼舟千余艘,势甚炽”。董兴这边呢,人数就显得不足了。那些明军大概想到了王清的结局,个个胆战心惊,劝董兴暂时躲起来,向朝廷请求支援。
董兴一听,连连点头,可马轼不同意——让朝廷派军队来显然是不现实的,此时土木堡之变刚结束,明景宗刚登基,别说皇帝手里没兵,就是有兵也派不出,因为瓦剌军队正使劲攻打京城呢。而广州城里的百姓伸着脖子等待救援,如果此时带着广西骁勇善战的士兵内外夹攻,打败敌人也不是不可能的。
董兴听了,立刻同意,发起进攻,大败黄萧养的军队,黄萧养也中流矢而死。一场乱局就此平定,董兴升任右都督。有人说董兴只有匹夫之勇,能建此功纯属侥幸。其实,他能发现马轼这样的人才并充分信任对方,何尝不是一种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