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政府服务问题浅析

2019-04-30 11:11朱佩佩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朱佩佩

【摘 要】随着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数量的逐步增加,留守儿童的问题已成为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涉及学习、生活、情感等诸多方面,其中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问题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本论文从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政府服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阐述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政府服务相关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感教育;政府服务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这不利于儿童健全心理人格的塑造。因此。加强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政府服务研究对于儿童未来自身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政府服务存在问题

(一)对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重视不够

情感教育需要实施者与留守儿童之间有一定的熟悉度,对儿童的情感教育首先要求跟他们建立情感联系,这就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中进行真正的情感教育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各级政府顺应社会需求付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出台保护留守儿童权益的意见和规划,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但是,很多时候,基层政府更多的是关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没有认识到情感教育对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也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关注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多侧重于政策层面的支持,着重于改善留守儿童基础的物质生活,相比之下情感层面的关爱相对而言要少很多。

(二)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工作日益重视,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是受到人手不足、事物繁杂、步调紊乱、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各项工作未能得到统一的安排部署,工作机制依然不够健全。首先,各级政府部门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地管理与合作机制,各项行动措施得不到统一的部署,缺乏交流合作共赢意识,未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其次,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使得留守儿童教育事业开展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很多地区在对待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问题上,仍釆取一些临时性的应急措施,但这些措施都面临着变动可能性大、持续性较差等问题。最后,各级政府部门缺少明确的问责机制,没有把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工作落到具体负责的部门和人员,使得很多措施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情感教育财政支持不足

从纵向来看,政府对情感教育财政支持是在持续增长的,但目前就经费财政预算及投入总体情况看,政府服务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一是总体经费仍然不足,由于留守儿童数量比较庞大,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留守儿童的相关工作经费还有所不足,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二是用于情感教育的经费占比偏少,各级部门投入留守儿童的经费,主要用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条件、提升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和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但针对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所开展的专项关爱、辅导活动比较少。

二、留守儿童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共服务观念落后

公共服务要求公众需求是行政系统运转的轴心,即公众的权利或利益应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利益满足。公共服务是维护社会基本公平的基础,通常发挥着社会矛盾的“缓冲器”作用。政府履行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公共服务职责中,没有形成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制,缺少规范的政府分工和问责机制,没有形成地区间和城乡之间资源的公平配置制度,由此影响了公共服务所提供的数量和质量,并制约了公共服务基本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限制

受地区经济落后、文化消沉、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影响,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时效存在障碍,一些学校因经济条件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实行有效的管理。受经济问题影响,学校的办学经费也比较紧张,教学经费拨付审批手续比较复杂,使得学校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留守地区经济的落后间接的引起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留守地区的经济状况,不能改变农民工不能返回家乡、留守儿童又不能进城接受教育的局面,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必将长期存在。

(三)现有户籍制度存在障碍

现行户籍使得城乡壁垒不断加深,城市和农村不同户籍的居民在医疗、社保、就业、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能够获得的资源是不平等的,这种户籍制度使得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距加大,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这些农民工虽然实现了空间上的转移,但并未实现户籍身份的转变,城市居民所拥有的政府服务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也无法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有些地方虽然办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是在学校规模上有限制,难以满足大批量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的需要。

三、解决留守儿童情感教育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应以政府为主,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建立长效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促进全化会广泛参与建设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是缓解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政府主导格局

将留守儿童问题作纳入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政府各部门应该齐抓共管,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责任主体,引导和促进教育、妇联、团委、学校、家庭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长期、稳定、有效地参与到情感服务体系中。把保障留守儿童教育公平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动员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突出问题。实行以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将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纳入各职能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促使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通过明确“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参与”的形式,将各部门的人才、资金、专业技术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配套政策法规

离开了政府管理机制的监督引导,仅靠爱心关怀是不能解决现阶段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问题。为实现留守儿童良好的情感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从政府层面出台具体的相关政策法规,从城乡教育两极化问题出发,尽快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为这些儿童提供更好的情感教育平台。第一,以立法规范保护留守儿童,在法律中要明确地规定关于留守儿童的情感保障机制和相关法律责任,细化父母对留守子女的情感教育责任,真正履行对留守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义务。进一步明确学校、社会、家庭各主体对留守儿童情感的法律责任。第二,政府要确保教育资源投入充分,覆盖范围全面,各级政府要联合各地区学校,合理安排外来儿童入学流程,尽量降低入学标准,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水平及经济能力,设立专项教育经费作为基础,合理降低收费标准,做好教学任务衔接工作,保证外来儿童教育不脱节,为外来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三)增加专项财政投入

加大对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努力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现状、教育条件及基础硬件设施,在相对集中的留守儿童聚居地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和留守儿童之家。对于家庭经济相對比较困难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在内的住宿管理和学习辅导等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让困难家庭少交或者免交费用。拓宽费用渠道,单一的政府补助模式,多方面筹措社会资金,吸纳民间资金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鼓励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捐助公益事业,这样既可以弥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更好的保证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享受较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伦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14.

[2]引吉利,王文静.中国当下农村留守儿童政府治理新思考[J].社会观察,2010(10):73-75.

[3]张学浪.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构建[J].农村经济,2018(2):99-104.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