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晨师
【摘 要】实验教学时电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必须做好相关的每一项实验,而在职业学校中对电工实验教学重视还不够,这样可以多做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电工实验
《电工基础》是电气类、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后续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奠定专业工作的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规律.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作为现阶段的中职教学,在普高扩招的大背景下,中职生的素质能力有一定的下降。而对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作为基础,但大部分的中职学生由于在这方面基础相对较弱,如在教学中偏重理论分析与解题能力的训练,对于许多基础欠佳的学生则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所学课程有所抵触,进而怕学、厌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强调学习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做出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要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从以下4方面着手:
1、熟悉教材
教材是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依据。钻研教材,要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物理学家严济慈曾说过:“教师对他所教的课程懂得越透彻、越深刻,就能講得越简单、越清楚。”“以其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的。
2、处理教材
教学中教师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接受不了,教师的课也讲不好。如果完全按照学生的基础上课,则可能会变成初中知识补习课。教学既要适当降低起点,又要紧扣教学大纲,所以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取舍、加工创造,而不是单纯地讲教材。对于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要删繁就简,分解难点。对于学生容易理解又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有的甚至可以适当变化讲课顺序。例如,关于电位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基本理解电位的概念,在讲完复杂电路后再加深对电位的理解,进行电位的计算。
3、丰富教材
教材一般比较集中、概括,有的内容抽象、平淡无味,完全是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必须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有所发挥和补充。例如.讲交流电的产生原理时,结合当前国家电能比较紧张的状况,搜集讲一些有关发电机如何工作,发电机生产厂家的经营赢利情况,再结合前面讲到的蓄电池指导学生制作应急灯,并展示部分样品,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新课导入
1、习题式导入法。施教之功贵于引导。如果将要讲解布置的习题,在上课开始时作为问题提出来制造悬念,就能将学生的思维导人新课。例如: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先画出两个电路,再提出问题:“为了求解流过负载电阻R支路的电流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方法求解可以吗?”显然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电路,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不能求解,必须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这就引出了当堂要讲的内容。运用这种方法导人新课,课题明晰,悬念寓于其中,学生欲知答案,只有认真听讲,静心思索,对新知识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
2、复习式导入法。《电工基础》课内容抽象难学,使学生望而生畏。如果围绕着本课题,用已学过的知识循序提问,逐渐展开,启迪学生,就能顺其自然地导人新课。
3、演示式导入法。“实验是教师语言的一部分。”采用新颖生动的电工演示实验导人新课,可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4、事例式导入法。现实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电工学问题。如果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可以讲解分析引人新课,则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同时也极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听课注意力。例如,在讲授“安全用电常识”这节时,提出:“人们为什么会触电呢?”然后列举适当的事例,如:单线触电、双线触电、跨步触电、电火灾等实际事例,说明若不具备应有的安全用电常识,将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随后导人新课,提出安全用电常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多样
1、演示实验
《电工基础》是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是起源于实验,或是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或说明。在讲授这些知识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括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规律性东西,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比如讲述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时,利用实验电路中灯泡亮度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路中充电、放电电流的变化,利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进而分析得出电容的充放电原理和规律,并与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相比较.得出其规律显然不同;分析RC电路暂态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时也可利用充放电实验得出电容器两端电压不能突变这一重要结论;改变实验电路中R与C的数值,观察哲态过程时间长短,得出R与C的大小是影响充放电时间长短的因素。
2、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之所以感觉电工基础课难学,是因为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用语言描述的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现象和过程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清晰的图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图像,成为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图像收效甚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却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完成这一任务,它可以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手段将抽象的电现象和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将短暂的过程人为的拉长。如在讲“电容器的充放电”和“RC电路的暂态过程”两节内容时,用Flash动画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容电压、电容带电量、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等物理量的强弱变化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暂态过程和电容器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很容易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和暂态过程的特点。
3、“挑刺”质疑驱动创新意向
世间万事万物并非都尽善尽美,人们要不断认识它、研究它、改造它,使之趋于完善。创新能力也就得以体现,这就有利于在教学中,用身边事实,让学生发现“毛病”,并研究和改造它,以发掘和表现学生的革新潜能。比如,我在讲授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时,先用胶片投影出日光灯电路图,并作简单的介绍:它也由R和L串联而成的。再演示实际的日光灯电路,并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灯管两端电压与镇流器两端电压,测出的电压数值分别为130V和168V。此时设问:灯管两端电压与镇流器两端电压之和为何大于总电压220V如何提高灯管两端的电压值?要求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建议,并利用实验进行改进探究,完善改进措施。
对《电工基础》课程,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共同努力,会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激发他们努力去牢固的掌握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这符合和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和要求,对于该课程的讲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王艳新.电工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王风华.电工电子实践全面开放式教学模式.
[3]吴仕宏.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