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峰
【摘 要】贫困是人们长时间都要面对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贫困依旧对世界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对发展造成了阻碍。如何使扶贫资源更好聚焦贫困人口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旨在主要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做一点浅要的分析和判断,给出了对应的策略和提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就业;贫困;精准扶贫
一、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提升扶贫水平,农村扶贫事业获得很多成果。具体体现在村中绝对贫困人口变少,贫困区域的生活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削减到2016年末的4335万,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降低到2016年的4.5%,贫困区域的农民收入每年平均提升10.7%,贫困区域农村居民收益提升幅度都比国内平均水准要高,这些民众的物质条件显著好转,贫困区域的情况得到了切实的扭转。
然而,现阶段中国仍然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目前全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壮大以及扶贫力度的加大,贫困人口的状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各地走访摸底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为以下两类人员:
1.未能实现就业或者充分就业的低收入或无收入人员。
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表示贫困的根源是相关人员得到收益的能力被剥夺或失去机会,包含病痛、低收益、各界的歧视、社保体系力量不足、竞争力不足等。
在我国贫困发生更大原因来源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因所致,诸如自然条件的不良、与外界隔绝、资源贫乏、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人们虽然有劳动能力缺无法得到就业和充分的就业,以至于收入得不到保障,导致贫困发生。这一点在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较为明显。
2.因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失能人员。
贫困不止是经济含义,更与基础的民众权利、能力存在关联,其实际上是一类权利以及能力的穷困。
据广东省相关调查统计,2017年省内相对贫困户重点的致贫成因包含病痛()、劳力不足()、伤残()、子女学业()、资金不足(),全省有88.8%贫困人口是被上面几个问题造成的。比如,在湖南湘西整个区域当中所剩的39.4万人村中贫困群体当中,由于疾病造成穷困的有13.8万人,比重是35%;此外,依据相关相信,较为严重的贫困县之中低保、五保户人员比重接近6成,由于疾病造成穷困、患上慢性病、重病、伤残导致的贫困所占比例超过了8成,超过60岁的人占比大于45%。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还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中国贫困人口之中,在群体散布上,重点是残疾人、留守老人、长时间病症者等类型帮扶难度十分之大的无能力群体,其中也依患病致贫、因残返贫等部分或永久失能者占比很高。因此,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从社会进步来讲,社保机制是目前我国一个必须要具有的基础机制,此制度有没有达到完备的地步变成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尺,也变成一国软实力的一项内容。
精准扶贫有很多工作要做,但针对社保这个部分来讲,更合理、更方便、更能持续的社保机制是精准扶贫的基础项目,对整体小康社会的实现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很大。
三、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更有效开展
我国国务院发布的脱贫攻坚的相关文件指明,在“十三五”阶段,中国脱贫的整体目的是到2020年,平稳达成农村贫困人口吃穿有保障、义务教育、基础医疗、住宅无危险。
(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存在的一些不足
毋容置疑,当前我们的社保制度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体系在:一是还有一部分人群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没能做到应保尽保,始终没被纳入到制度保障之之内;二是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遭受阻碍,适应流动性不足,这一点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尤为不便,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待遇水准差别太大,特别是城乡差别更为明显,公平性问题仍然存在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机制创新得以有效解决。
(二)创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最根本保障。
做好顶层制度设计,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统筹层次的不高等原因,这种保障水平及替代率还是相对较低,很难确保一些民众最基础的日常需求能够获得满足,尤其是那些由于上了年纪或患病无法继续劳作的贫困城乡民众。为此,从实际来讲,提高城乡居民基本要老金水平势在必行。
其次,主动探讨落实城乡局面基础养老保险和农村最小的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得到帮助而有所养等社会救助机制的协调相连的运作方式。实际上这些制度最后均是为了维护一些独特群体的最日常生活所需,像这种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现象,如果没有制度性的保障措施,會一直存在下去的,因而只有做好制度性保障机制设计,才是彻底阻断返贫之路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
2、完善综合医疗保障机制,提高医保待遇,是实施精准扶贫和预防因病返贫的根本保障措施。
多年努力达到小康标准,一旦得大病都成泡影的说法在农村流传很广,是我们在农村贫困人口走访调查时常听到的一句话,也是农村一些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的真实写照,在农村有病不敢看、看病看不起是绝大多数贫困群众面临的最大困境。
第一,促使新农合以及城镇民众医保机制体系变革以及完备,更为深入地提升医保的福利,是防控患病致贫返贫的关键措施。这种致贫的情况曾伴随新农合等医保体系的创建得到有效改观,但目前仍然无法得到根本杜绝,同时医疗费用的虚高。因而,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险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综合医疗保障制度,也是我们做好精准扶贫工程的关键举措。
第二,加强制度设计,创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运行机制。为什么我们的城镇职工很少发生因病因残致贫的现象呢?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城镇职工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目前城镇职工社保重点包含养老、事业、育儿等几个方面,基本上覆盖了大众生活的最关键的数个层面,都得到了有效保障。目前农村居民只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民众医保或新农合,且维护水准也不高,一旦发生大型或者恶性疾病和功能性伤残,生活马上陷入贫困境地。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目前还不具备把农村人口也和城镇职工一样实行五险合一的社保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上,要进一步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第三、提升医改的速度,促使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得到更高水平的创建,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所在。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最大弊端,不仅在城市,在农村更加突出,除了医疗资源部署不科学之外,某些农户对健康方面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医疗常识也不关注,就算患有慢性病,只要症状不严重,通常都不会前往医院医治。小病拖,大病愁,为此,要创建专门的慢性病防控、医治和管控的扶贫长效制度。在现实允许的情形下,国家应加大卫生医疗体系的投入,尽快建立全民健康体检计划,这也是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发生以及共享美好生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琳,袁安.精准扶贫中的产业精准选择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02):1-14.
[2]叶昊鸣. 把稳就业政策压紧压实[N]. 乌鲁木齐晚报(汉),2018-12-07(A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