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模式构建研究

2019-04-30 11:11徐红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

徐红

【摘 要】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接受情境的构建包括构成要素、结构、功能和效用以及构建内涵等方面的内容,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绩效在这个基础上是由信息接受情境的适配程度所决定的,因此,其构建目的的关键就是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各要素的进行融合适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多模式构建有利于改造、优化和配置情境,有机融合情与境,进一步揭示用户行为信息的特征和规律,让信息行为和情境进行匹配,促进知识创新和服务增值。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模式构建

用户信息接受期望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目前已有的移动图书馆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接受期望,用户希望能够体验更多的信息接受情境模式。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多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展开,通过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平台充分挖掘用户的信息接受期望。

一、信息接受情境多模式构建的含义和意义

(一)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的含义

信息接受过程中动态聚集了不同维度、众多情境要素就是所谓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组成信息接受情境要素彼此间的结合方式、组成信息接受情境要素在信息服务空间的融合方式和信息接受情境在实际应用中的宏观与微观组织方式是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三个不同的层次。信息接受情境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效果、质量和性能。现阶段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时代能够帮助信息接受情境的宏观和微观结构深入了解和利用信息接受情境的性能,并以此为基础重组、构建和优化信息接受情境[1]。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绩效是由信息接受者的信息行为和信息接受情境的匹配状态所决定的。因此,关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成要素和要素间的组织结构的研究要得到充分重视。

根据以往的大量实践表明,我们可以将信息接受情境按照聚集状态分为显性信息接受情境、隐形信息接受情境以及混合信息接受情境。所谓的显性信息接受情境就是指在信息服务空间内可以触摸到的情境要素,如资源情境、技术情境和服务情境等等。按照一定的序列方式组织显性信息接受情境中的各个情境要素,能够在性能上与隐形信息接受情境进行区分。提供常规化的信息服务是显性信息接受情境的一个明显特征,可以再将其转移到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情境,除此之外,碎片化、个性化、多面化、階段化和习惯化等也是显性信息接受情境的几大特点。对于隐性信息接受情境来说,它是可以被感知但是不可以触摸的一种信息接受情境要素,移动情境、社交情境、时空情境等都属于隐形信息接受情境要素[2]。隐性信息接受情境不同于显性信息接受情境的是,它没有按照一定序列来组织,能够提供变异化的信息服务,其特点有突发性、泛在性、交互性、分享性和原创性等[3]。而混合信息接受情境既可以被感知又不可以被触摸,这两类情境要素融合到一起才构成了混合信息接受情境,包括终端情境、成本情境、社会情境等。其中的显性信息接受情境和隐性信息接受情境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相互转化,这种条件被称为信息环境的迭达。

以上三类信息接受情境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移动图书馆综合信息接受情境,它们之间效用互补、相互包含,将其刚性和柔性充分彰显出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展现了信息接受情境的融合功效,有利于改造、重组和优化信息接受情境[4]。

(二)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构建的意义

信息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有情境要素转变为旧要素,新的情境要素逐渐被适应,使得用户对新情境要素的期望进一步加剧,加快了隐性信息接受情境向显性信息接受情境转移的速度。一些显性信息接受情境在时代的变化下,通过新的方式组织或者是再组织后转变成隐性信息接受情境。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可以达到情境要素向着同一方向结构变化的目的,即为信息接受情境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

二、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模式构建的要素和结构

(一)信息接受情境的组成要素

以情境功能的角度来看,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相互融合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重维度不同要素的架构。从构成维度的角度出发,既涵盖了信息接受主体的用户情境,也不能缺少社会情境、移动情境、资源情境、技术情境、服务情境等。此外,我们可以从宏观、微观和中观的三个层面上划分信息接受情境,以便于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宏观层面上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法律体系等因素,在社会情境中能够具体展现;微观上包含接受主体的心理因素、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等要素;而中观层面上就包含了资源情境、技术情境和服务情境等要素。

(二)信息接受情境的组成结构

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接受情境在碎化或细化后再重组和融合信息接受情境,提高了信息服务空间的可感知性和构建的丰富性。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在实践过程中具有情境序化和情境发现两方面的特征。情境序化是指信息沿着信息流动方向从无序向着有序进行整合,是用户信息意识支配下信息流动控制的社会活动,按照人类信息需求、搜索和接受既定方式的流动。如果信息同时作用于多个信息接受者完成某一次传播则为情境发现。

三、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模式构建的功能及效用

(一)信息接受情境的功能

信息接受情境功能是指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各维度不同要素的聚集方式,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优化的功能。自组织就是指信息接受情境质点按照其信息接受的历史和现实的变化关系产生不同的信息接受情境优势,质点之间优势的过渡关系完成了情境要素由旧到新的转移,从原有状态转变成现有状态。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以原有质点不断形成的优势为支链,不断丰富支链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情境支链树和情境支链网。信息接受情境随着用户信息需求的扩展与收缩产生了信息接受情境的扩展域和收缩域,当这种收缩和扩展平衡之后,信息接受场便由此形成,信息接收才能在信息接受场中稳定和平衡。

(二)信息接受情境的效用

情境要素整体功能的发挥需要靠不同维度的多种要素间的耦合与耦合来实现,将信息接受情境的融合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存在是客观的,是用户认知的对象,是信息接受行动发挥功能的空间。移动图书馆的情境空间是有内容、有意义、功能性强的知识活动空间。情境要素被大量的积累在情境空间内,这些实体性和功能性要素在形态和渗透性作用上都能够构成用户从信息需求到信息搜索的生态信息接受情境。信息接受情境的效用是一种将情境不同功能方向进行互补的方式。

四、总结

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模式构建的实质是实现新期望,展现融合和多变模式的新高度。本文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需要的信息需求、信息搜索和接受三个阶段对信息接受情境多模式构建的含义和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研究讨论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的再组织和深入情境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以便实现知识发现、知识创新和知识融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喜平.探讨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维建构[J].科技经济市场,2016.

[2]王福.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对用户信息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8.

[3]赵杨.基于多维度多层次法的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

[4]刘健,毕强,晁亚男.用户情境与数字图书馆情境关系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

猜你喜欢
移动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建设探析
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探究
百年通图 再创辉煌
高校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高校移动图书馆推广宣传媒介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