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控如何完善

2019-04-30 11:11张怡囡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对策措施问题分析内部控制

张怡囡

【摘 要】伴随当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这也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受益主体的控制意识、建立合理的授权批准体系、科学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反馈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等措施,以期能为企业的实际运作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增强抗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对策措施

所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企业在既定的目标指引下对企业中出现的经济现象进行的一种控制与调节,其目的是减少或抑制负面效应的涌现,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在经济学中,企业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当前的企业利润,而是企业可实现的未来利益,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保障企业发展资源的安全性,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也就是企业内控建设的意义所在。当前的企业内部控制不但涉及企业的财务控制,还涉及到企业运营中的各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企业内控还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占到优势,这无疑是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块绊脚石。针对企业发展现状,本文将结合企业的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探讨。

一、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控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还能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重要作用。但从我国目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来看,在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尤为突出。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形同虚设的企业内部控制

由于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产权主体缺位,少数经营者形成了对企业的内部人控制。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效能的授权不当

对企业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授权不当、权责不匹配导致许多企业内部控制失败。例如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都与授权不当有关,是授权过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结果。

(三)不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方法

许多企业是按照业务项目来设置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筹资、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

二、企业内控的建立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企业要发展,要前进,必须分清轻重缓急,不能鸡毛蒜皮一起抓,否则会事与愿违。有些企业为了“内控”而内控,将内控视作企业的头等大事,企业的一门心思在内控的每一个小节上,忽略了企业的正常的发展,丢失了市场,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制衡性原则在内控的操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企业的一个决策制定开始到该事项的执行、完工、监督,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三)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

三、制约企业内控的有效因素

(一)内部控制的执行动力先天不足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内部控制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成本几乎是由企业的总经理及以下的各执行层来承担。而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受益者除经理层和内部员工外,还有企业的委托层(股东)和企业外部的审计人员、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外部监管者等相关各方。因此,如果没有对代理人内部控制的再监督,企业收益提高了,但执行者却得不到报酬,那么内部控制的执行水平必然低于企业最优水平。

(二)内部控制受管理成本因素的影响

不管实施何种管理,都需要付出管理成本,如果实施内部控制造成企业管理成本奇高,则有可能对内部控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这样就会影响内部控制效能的充分发挥。控制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相应的控制成本也就越高,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

(三)高层管理人员的违规操作

内部控制是人们根据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方法,只有每个人都能按要求执行,才能發挥其真正的作用。但是如果高层管理人员违规操作,那么再严密的内部控制也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地要按照其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决策更是起决定作用。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受益主体的控制意识。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相制衡为主的各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安排。由于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属于委托一受托关系,所有者最关心的是其投入企业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经营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全面履行其受托经管责任,从而获得所有者支付的较为满意的个人酬薪。因而,从理论上讲,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受益主体。

(二)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合理授权。要依据不同岗位预期要取得的成果进行授权。应做到权责相等,并且对被授权者应有适当的控制。企业各级管理层均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处理经济业务。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有利于更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应从合理确定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和程序等方面建立有效的授权批准体系。

(三)合理设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5方面的内容构成。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置应按照企业经济业务循环及每个业务循环的5项构成要素来进行。这样既抓住业务层面这个控制的核心,又能减少重复控制,降低控制成本,加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水准。应循着构造业务循环模型、分析常见弊端、提出关键控制要点、设计内部控制文本的思路加以设置。构造业务循环模型。不同类型企业的业务循环构造不一样,要根据企业业务规律的特点,以资金流为中心,以价值运动为主线设计业务循环模型。

现代化的公司发展突飞猛进,发展过程中不免会有漏洞,我们应该结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背景,正确理解内控的五项基本原则,正确运用内控的精髓,将内控贯穿于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针对企业内控方面的不足之处,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强化对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业务,合理划分企业内部岗位的职责权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企业中真正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发展机制,这对于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跃明.内部控制发展方向:风险导向[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01)

[2]王建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6(07)

[3]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01).

[4]宋荣臻,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方法[J],北方经贸,2005(03).

[5]刘辉,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贸研究,2003(01).

猜你喜欢
对策措施问题分析内部控制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