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军
(辽阳市灯塔市中医医院CT室,辽宁 沈阳 111300)
肺癌是目前全球十分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临床病死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成为了世界恶性肿瘤病死率第一位的疾病;并且在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在临床中肺癌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1]。相关研究显示,在肺癌的早期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因此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就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就对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肺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计48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且所有患者无淋巴肿大、脑门转移等临床症状。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1.23±7.56)岁。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记录患者的相关数据,叮嘱患者在进行检查时一定要以空腹状态进行检查。在进行扫描前,先对患者进行碘过敏实验,进行检查时首先经患者肘静脉将60 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团注入患者的体内,注射速度为3 mL/s,然后将相关的数据输入到工作站中进行数据处理;检查过程中共对患者进行五次扫描,分别在患者注射对比剂后20 s、80 s、140 s、200 s以及260 s进行;扫描部分为患者的肿块以及肿块周围6 mm的位置、
1.3 观察指标:将患者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同时记录患者的CT参数,比较早期肺癌患者的数据与肺炎、肺结核患者数据。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2.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n(%)]
2.2 早期肺癌患者CT参数与肺炎、肺结核参数比较:早期肺癌患者CT检查血容量为(8.89±4.77) mL/100 g,肺炎肺结核为(14.34±4.12) mL/100 g,t=5.559,P=0.000;早期肺癌患者血流量为(95.23±54.98) mL/(100g·min),肺炎肺结核为(74.25±37.56) mL/(100g·min),t=1.993,P=0.049;早期肺癌患者表面渗透性为(33.78±18.11) mL/(100g·min),肺炎肺结核为(21.12±8.56) mL/(100g·min),t=3.997,P=0.000;早期肺癌患者通过实践为(7.56±4.11) s,肺炎肺结核患者为(12.11±6.11) s,t=3.908,P=0.000;早期肺癌患者CT检查的各项参数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的各项参数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癌是临床中发病率十分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而在相关研究中指出,给予早期肺癌患者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因为早期的肺癌患者肿块在肺内大小不超过2 cm,且未有小气道阻塞、淋巴结以及向其他部位扩散等症状,治疗难度较低。但是同时也由于早期肺癌的症状较少,其较难被诊断出来[2]。
随着临床CT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CT应用的方位也越来越广泛,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3]。相关研究显示,在早期肺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临床辅助诊断。在本次研究中,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近,而早期肺癌患者的相关检查参数又与肺炎、肺结核患者的相关参数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临床中恶性肿瘤中淋巴病变的会导致患者的淋巴回流减缓、淋巴量减少,进而使得患者血管内的间质以及间质间隙较慢,影响了对比剂的流动,就会出现血流量参数较低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临床早期肺癌的诊断中,使用CT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似且早期肺癌患者的CT检查参数与肺炎肺癌患者差异明显,显示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