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君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222)
异位妊娠是临床妇科中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类型,其是指受精卵着床并发育在子宫体腔以外。该病可能诱发大出血等严重事件,应给予及时治疗[1]。临床中多采用药物疗法治疗该病,以减少手术损伤,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而甲氨蝶呤是其常用药,但对于给药方式存在争议。研究中以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入本院治疗的45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对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入本院治疗的45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23例与22例。A组中,年龄是21~40岁,平均(29.67±0.52)岁;停经时间为41~62 d,平均(48.61±0.22)d;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11例。B组中,年龄是22~39岁,平均(29.12±0.13)岁;停经时间为42~64 d,平均(48.89±0.35)d;其中,初产妇13例,经产妇9例。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A组一次性肌内注射甲氨蝶呤(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6197,2010-09-19):剂量为50 mg2,单次肌肉注射。若治疗4~7 d后,患者的血清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15%以下,则根据具体情况重复给药。治疗7 d后,检查患者的血清β-HCG水平,若继续下降,则每周测量其血清β-HCG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B组分次肌内注射甲氨蝶呤:剂量为每日0.4 mg/kg,连续肌内注射5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口腔溃疡、骨髓抑制、肝功能改变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记录其腹部包块消失时间与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
1.4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腹部疼痛感消失,血清β-HCG降至正常;显效:腹部疼痛感明显改善,血清β-HCG基本降至正常;有效:腹部疼痛感有所改善,血清β-HCG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腹部疼痛感未变化或加重,血清β-HCG不降反升[2]。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加以处理,治疗指标用(±s)表示,行t检验,不良反应情况和治疗效果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治疗效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B组为72.7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治疗指标: A组的治疗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3 对比不良反应情况: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B组为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d,±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d,±s)
分组 例数 腹部包块消失时间 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A组 23 30.15±5.11 20.16±4.22 B组 22 39.54±6.27 28.34±4.37 t - 5.518 6.388 P - 0.000 0.000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异位妊娠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日益呈年轻化发病趋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多数患者要求保留生育能力,因此需要严格掌握其病因与疾病特点,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针对性保守治疗[3]。其治疗目标是避免出现炎性反应,防止管腔不通等情况再次出现。该病的危险性较高,可能会引发输卵管破裂或流产等后果,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甲氨蝶呤是应用率较高的抗代谢药物,属于抗肿瘤药物,可显著减少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分泌量,促使二氢叶酸能够有效还原为四氢叶酸,并能提高其生理活性[4]。其能够控制滋养细胞的繁殖与增生进程,避免输卵管破裂等情况发生。但其属于化疗药物,具有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与肝功能改变等。由此,临床医学将该药的给药方式作为热点课题进行探究,以提高其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减少其药物不良反应。一次性肌内注射该药物是较为常见的给药方式,其能够提高药物浓度,肌内注射数分钟后即可促使叶酸积储,使滋养细胞凋亡,疗效较佳。而分次给药会加重药物对患者机体的影响,进而导致不良反应增多[5]。该药在胸腹腔积液与肝肾积液中的潴留时间可达数周,且排泄缓慢,分次给药会延长其滞留于体内的时间,放大药物不良反应,不利于病情康复。所以,笔者建议采用一次性肌内注射给药方式[6]。结果为: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的治疗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综上所述,一次性肌内注射甲氨蝶呤可明显纠正异位妊娠病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