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宪 编辑/丙丁
冯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总工程师,参与过《学会修饰打扮》《生态纺织的构建与评价》《智能纺织品开发与应用》等10余部专著的编撰工作,并发表过60余篇专业论文和100多篇科普文章。现为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普讲师团讲师、上海市科技项目奖励评审专家(纺织专业)。
在1822年第一张照片于欧洲问世之前,绘画一直是形象化记录人物、生活及事件的一种重要方式。观赏流传至今的一些欧洲绘画名作,尤其是一些肖像画,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那个地域特有的气息。从服装文化的视角出发观赏这些画作,更能看出服装由简单变为繁复的历程,从而发现一些细节上的精致与精美。
该画名为《蒙娜丽莎》,世人皆知,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作品。由意大利著名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503年开始创作,至1507年完成,代表了他绘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画中人物系一位名叫丽莎·乔宫多的中年女子,她是意大利佛罗伦斯与托斯卡纳的格拉迪尼家族成员,于少女时期嫁给了一位丝绸商人(后来成为当地官员),育有六名子女,过着舒适无虑的城市有产阶级的生活。画中女主人公坐姿优雅,笑容微妙,显得十分端庄、稳重。画家的创作很好地处理了精致与含蓄的辩证关系,使人物丰富的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巧妙结合,尤其是面部那种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表情,产生一种难以衡定的韵味,被后人冠以“神秘的微笑”,探究不止。虽说是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富庶,但从画面中她着装打扮的形态上看,并没有特别的修饰与炫耀,外套系轻薄型的纱质面料、敞领口款式的宽松套袍结构简单,内衣是质地稍厚的丝缎质面料,袖口款式精巧、合体,很好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稍有些丰腴的身材,而黑色与暗褐色的面料色调与人物皮肤细腻质感、肤色和发色也十分协调,整体性很强。从中不难看出,那个时期欧洲服饰的用材及款式结构是比较简洁的。
此幅画作名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肖像》,是由十八世纪著名法国肖像大师让·巴斯提斯·梵·露于1780年创作的。画的是15岁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画中的他面色红润嫩白,甚至还带有几分稚气,但他身姿挺拔、优雅,身穿刺绣装饰军装和金属护甲,携有佩剑,足蹬马靴,显得十分英武。他左手叉腰,右手伸出扶着单筒望远镜,且食指前指,其意表示广阔的疆土均在本人的掌控之中。身前高档、精致的雕刻案台上放着他的王冠、头盔和权杖。从画中可以看到金质圆形的王冠上镶满了白色钻石,份量估计不轻。因为古代欧洲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古训,故王冠一般都会较重。他着装打扮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精致的刺绣,体现出高贵的皇族身份。加上足蹬皮靴的色彩,在他身上一共出现了五种颜色,分别是白、中蓝、银色(护甲)、金黄色和紫红色(刺绣镶边)。而护甲、袖口及领口处刺绣镶边的运用,更是提高了其制作的精美与高雅,斜披于身上的宝蓝色勋章缎带更是突出了他的特殊地位。这里还需关注的是画面中出现的披氅,从材质上看,它使用了细羊羔毛皮和丝绒材料,在缝制方式上采用了绣花与镶钉技艺,显得十分精致与奢华。所谓披氅是高级将领或武士体现其统领身份,且穿脱方便的一种特殊服装。披氅在战场上穿着,白天可以挡风,夜晚入睡时可以保暖。
此画名为《画家与她的女儿》,由法国著名女画家维吉·勒布朗于1787年创作,属于一种自画像作品。她出嫁之前的名字是伊莉莎白·路易丝·维瑞,是著名肖像画家巴斯特尔·维瑞的女儿。在家庭影响下,维吉·勒布朗从小酷爱画画,并成为知名画家格瑞兹的学生,后来嫁给一位古画收藏家同时也是画家和画商的勒布朗先生,从此便以“维吉·勒布朗夫人”之名活跃于画坛。她天赋极高,生性聪慧,又受父亲、师长和丈夫的熏陶和帮助,终于成为那个时代为数较少的女性画家中的佼佼者。维吉·勒布朗的肖像画致力于人物的外形特征和性格的刻画,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精致、优雅和丰富的情感跃然画上,笔下的各式人物充满个性,真实感人。这幅画在服饰文化上面传递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十八世纪,丝绸面料俨然是富庶人家服装的标配,画中女主人公的裙装及围巾便明显地展示出这一点,无论是暗绿色的围巾,还是暗红色的套裙,因光线折射体现出来的丝绸软缎面料所特有的光泽,能让观者一目了然。其次,从中能够了解到那个时期欧洲上流阶层女士,借助服装款式修饰身材的方法。从画面中能够清晰地看出,女画家穿着的是一件束腰曳地长裙装,即可以通过收紧后身当中部位的网格状束带,达到突出腰部纤细的美感。另外,这类裙装通常还会在臀部装有撑架,使得该部位向后呈现圆润突出的造型,与纤细的腰部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夸张地表现出女性躯干的曲线美。
此画名为《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由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代表、著名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于1853年创作。该画描绘的是一位端庄优雅的贵族妇人,自然地依靠在座椅靠背上的神态。画面中座椅靠背上的披肩(或围巾)、手套和扇子等物,似乎表示她正准备外出或刚从外面回来。在表现手法运用上,作者将人物的皮肤的质感处理得惟妙惟肖,造型丰满圆润,线条柔美流畅,色彩清纯恬淡,衬托出女主公的高雅气质。同时,在服装、饰物以及座椅外套的质感描绘上,也十分精到逼真。现在看这幅于一百六十多年前创作的作品,画面上那种自然的光感,以及描绘的细腻程度犹如是一张现场拍摄的彩色相片。从画中女主人公的着装打扮上看,已比较讲究奢华与高贵,无论是质地精致、华贵的绸缎礼服,还是绣有花边的羊绒质地的披肩(或围巾),以及与服装配套的手套、扇子,还有头饰(色调与礼服相同)、项链及手镯、戒指,都透露出不同于平民阶层的修饰格调,显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装扮,以便能够与其所谓显赫、高贵的身份相称。这幅画中的服饰还透露这样的信息,即所谓的时尚化与个性化早已在那时的法国上流社会流行开来。
右边这幅画叫做《薰衣草之王》(注:薰衣草在欧洲有清新、洁净之寓义),由十九世纪意大利学院派古典主义绘画家尤金·徳·布拉斯创作,其父母均为生活在意大利的奥地利人。1843年7月尤金·徳·布拉斯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阿巴诺出生后,便随父母去到威尼斯生活,后来他成为威尼斯美术学院的终身教授。尤金·徳·布拉斯平时观察视角深入、广泛,擅长创作表现现实生活场景的作品。通过他的创作,观赏者可以对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平民的日常生活状态有一些直观的了解。此幅作品的画面描绘的是一名年轻女工在离城镇不远的河边洗涤织物(或服装)的情形:她的面容安详且带有微笑,表明正在心情舒畅地从事手头的工作,而无袖的上衣和挽起下摆的裙装也很契合她所从事工作的需要,给人一种干练和富有经验的感觉。从服装文化的视角,通过对此幅作品的鉴赏,还能够了解当时意大利威尼斯地区城市平民的着装水平。从材质上看,她们所穿衣物大体上是以棉、麻类织物为主,档次显然要比贵族或所谓上流社会低得多;从面料整理技术运用上看,染色及印花已经能够在平民服饰上得到运用(画面反映裙装上有一些暗红色小花朵印花),可见起源于十七世纪英国的纺织工业化生产技术,由于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成果得以在平阶层普及;出于劳作需要和生活环境条件的制约,那时平民阶层的服装款式上看比较简练,没有过多的修饰性,这一方面也与所谓的贵族或上流社会阶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带有朴实、节俭和贴近自然的特点。
以服装为聚焦点,分析研究这些欧洲历史上著名画家的肖像画,不仅可以得到文化艺术审美方面的知识与享受,而且有助于了解那个时代、那个地域服装文化演绎与变化的历程,通过发掘有关材质、设计、款式、技艺运用等专业内容,可以扩大视野,不断丰富关注者个人对于服饰历史和文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