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欣
又到了北京家长们最焦灼的时刻。最近,一些北京小升初的家长群里都转着这样一则消息:师达中学依然接受2019年小升初报名表和简历,家长请抓紧时间去招生办现场投递。之前号称接收到师达中学短信通知的都是假消息,学校至今从未短信通知任何一个家长。
家长群里开始人心惶惶,有人不抱太大希望,有人说,去还是要去,只当是参观校园。另一边,家长帮论坛上,“师达真题”一跃为关键词,最热的帖子里挂着最新真题以供下载。
“两个自然数的差是5,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差是203,则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这是2018年北京师达中学入学考试的一道真题。六年级的孩子需要做出这样的难题,才能从超过8000人的报名者中杀出重围,进入理想的中学。师达中学是北京数一数二的民办中学,但在名校如林的北京市海淀区也仅仅是第二梯队。要想挤入第一梯队,即俗称为“海淀六小强”的6所公立名校,还需要奥数成绩的加持。
家长群里的一位家长,从二年级起,追随认定的名师,带着孩子辗转上地、中关村、理想大厦、学院路等高思多个培训点。“孩子从小习惯了,班上都是龙校(清华附中主办的升学预备班)、中关村各名校、西城区的孩子,她喜欢这种都是好学生的氛围。”另一位家长则总结说,“海淀的课外班比朝阳的好,无论是师资、同学,还是讲课方法及深度上。”一位家住在望京的家长,嫌家附近的课外班里别的孩子程度不行,拖累了自家孩子的进度,又不愿费力跑到牛娃济济的海淀补习,索性为孩子报了学而思的一对一教学。
2016年4月, “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决赛在四川成都的一个考点,家长等待学生出来。
为争夺名校为数不多的点招与寄宿名额,北京的家长们都铆足了劲儿。教委对招生渠道收得越来越紧。北京的海淀和西城两区素来是优质中学扎堆地,不同的是,如今除了5%的政保生,西城已经实现全区大派位,择校的路被锁死。海淀还有一批面向全区招生的优质公办学校,和面向全市招生的优质民办学校,它们成为那些所处学区不好又想上名校的孩子们全力瞄准的最后一道口子。
自媒体笔下“疯狂的黄庄”刚刚经过一轮整治。去年12月,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发布的相关政策,海淀区教委对以区内课外培训机构展开大规模整改排查,集中了众多教辅机构培训点的黄庄首当其中。整治的乱象包括超纲教学、组织竞赛与等级考试及进行排名。为完成合规要求,包括学而思、高思在内许多培训机构将过往的超纲教材全部换成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并暂停给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老师排课。
然而,家长群里仍然有人骄傲地分享,孩子通过高思的内部等级测试,分入级别最高的创新班。家长对这个班很满意,因为它“速度最快”,“只有这一个班开始学初一奥数,前两天居然有两个初一的小孩跑进教室旁听”。
经历过课外班整顿的家长对媒体也变得警惕起来,听到记者询问,立马表示与记者交流要谨慎。“(就因为)你们媒体报道海淀区学奥数,黄庄那边才成为众矢之的。”
从2018年开始的北京教培机构大整顿,其大背景是当年教育部下发多个“禁奥”“限奥”文件。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在暑期奥数补习班上解题的二年级小学生。
3月21日,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受此影响,全国范围内最重要的四大數学比赛——华罗庚杯、迎春杯、走美杯、希望杯全部停办。
3月21日,教育部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全面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掐断奥数比赛的利益链条。
9月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对中小学生竞赛活动进行了具体的管理规定,重申竞赛结果不得作为招生依据,并规定从2019年起,将按《办法》规定,每年3月集中接受举办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集中申报。
华杯赛虽然叫停,但组委会出来解释说,比赛不是取消只是暂停,已第一时间组织了申报资料,正在等待教育部的审批意见。对于这些政策变化,家长们则有自己的盘算:毕竟奥数培训和奥数比赛已经整顿好多年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学总比不学强,别等竞赛又恢复就来不及了。例如,北京市曾一度叫停“迎春杯”,但转年“迎春杯”就改名“数学秘密花园”又重生了。
北京家长许凡是一位年少时自己参加过奥数竞赛的爸爸。他记得,2006年,他送女儿许遥去小学一年级报到,学校门口就已经贴满了奥数培训的广告。在宁波某高校工作的朱老师,是微博上小有名气的数学博主“贼叉”。他指出,目前市场上畸形的小学奥数培训热要追溯到更早即2005年,教育部发文规定禁止中小学校开办奥数班。
贼叉上中学时是1990年代。“我们小时候也有类似的奥数学校,一个市里面有一个点,全市的苗子都集中在这学,收费很低。”那时,奥数还属于公办培训系统,延续着华罗庚、苏步青老一辈数学家定下的基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掘优秀的数学人才。能上奥数学校的都是尖子生,是平时带班的数学任课老师挑出来的。“老师会看,这几个学生有可能学得出来,选不上的,家长自然也就死心了。教师都是中国数学会认可的奥林匹克数学教练员,还有从宁波大学请来的数学教授。跟不上的学生,自然而然就退出了,不像现在的培训机构,你学不会也要把你留下来。”
政府禁掉公办中小学办的奥数班,却禁不掉家长与孩子学奥数的需求,民间资本顺势而上。就在禁止校办奥数的2005年,北大学生张邦鑫办的奥数培训营收已经破千万,这一年,他将公司旗下的“奧数网”更名为“学而思”,驶入中小学课外辅导的蓝海。
“既然公办不让教,只有跑到外面学。家长都认为我的孩子是这块料。市场上多少不具备资质的黑家教,又不能强制执法。今天端了,明天换个房子租个房子。”贼叉如是说。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是奥数最早的公开质疑者之一,如今支持或反对奥数的意见领袖都会引用或反驳他在2009年发表的《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文章认为,泛滥的小学奥数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家庭背上经济负担,而且违背教学规律,无益于培养数学素养反而会造成厌学情绪。这篇檄文将奥数拖至聚光灯下。
专家、媒体、官方对奥数的围堵逐渐合流,限奥、禁奥操作一波波来袭。2009年,成都市教育局出台了“五个禁止”,规定成都市不许学校组织奥赛、不许学校办奥数培训班、不许在职教师教奥数、不许“小升初”进行考试、不许“小升初”和奥赛挂钩。
2010年,教育部出台政策,全面取消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保送资格。
但家长对奥数的需求有增无减。有调查显示,杭州小学奥数培训市场一年收入至少3个亿。以奥数起家的学而思于2010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如今已经是中国市值最高的教育培训机构。送孩子上学而思,已经成为北上广很多中产阶层父母们无需讨论就做出的决定。
2009~2018国家队6人组各学校入选次数统计
许遥如今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大一学生。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在高思学奥数,跟着机构参加了华杯赛、迎春杯并拿到一等奖。父亲许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孩子能通过点招进入西城区一所名校,主要靠奥数拿奖。许遥在高思等级最高的奥数班,她的同班同学也纷纷进入了海淀六小强、北京四中、实验中学这样的牛校。
许凡回忆,2012年小升初时,北京的很多学校都用奥数“掐尖”。很多名校都有自己的“坑班”,即公办学校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的小学生学科培训班,从中选拔优秀小学生升入该校。还有一些名校则会去机构举办海选考试。
因为点招处于灰色地带,学校的招考信息就发布得很隐晦,往往是机构暗示家长,明天的考试跟某某学校有关。虽然通知方没有说出学校名字,但家长一听描述就能猜出是哪个学校。不是所有在机构学习的孩子都能有资格,有的学校可能会要求机构推荐名额,机构会优先推荐自己的学员。这样,没有去机构报班的家长即使通过家长群或其他方式知道考试信息,也不一定能报上名。这样一来,围绕杯赛、培训机构、重点学校就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重点学校以杯赛成绩录取牛娃,培训机构为杯赛输送参赛血液。
贼叉觉得,即使政策禁止任何形式的笔试,也不允许再举办奥数杯赛,如果名校有掐尖的心,必然有办法绕过政策。比方说,不需要看证书,只需要面试时以口试的方式,简单问一下也可以测出一个小孩的奥数水平。
奥数作为一种选拔方式的诞生,正是政策缺口的产物。以北京为例。1998年,北京取消小升初考试,实行“电脑派位”划片入学,家长不愿意孩子进入差校,而名校为了抢优也不愿意接受派位。当时除了大派位,还有特长、共建等招生途径。名校往往将特长、共建生名额中拨出一部分用于点招优等生,而奥数作为一种有区分度、效率高、组织成本低的选拔方式应运而生。
多位受访者指出,它们作为一批名校之所以有较大自主权,是因为高校附属中学的办学经费来源与人事任免权,都归所属高校而并非区教委。这些学校又常有种种“教育实验”,比如特殊的实验班计划,初高中合并办学,不参加区域最后的大派位等等。种种原因,逐渐使一些学校变身为超级中学。而只要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存在一家或几家中学独大的情形,家长就有动力择校,名校也有动力保持领先优势。许凡的孩子如今已“上岸”,但还有更多的家长,依旧在指望借助奥数如今这条越来越不明朗的路子“上岸”。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许遥就在仁华学校学奥数。小升初那年,她同时拿到了西城与海淀区多家名校的点招名额。父亲许凡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海淀名校,替女儿选择了西城的一所名校。
他对此解释说,“我跟仁华学校的家长聊就觉得他们太疯狂,他们要求学校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排满。我是有我的理念,我怕跟他们一起受影响会动摇理念。” 在许凡看来,给孩子上奥数的有两种家长,一种则是为了提高成绩,升学;另一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现在机构强调技巧,学了技巧短时间提分快,家长就会报班。但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所以机构不太重视宣传。”许遥同学的一个家长,在孩子被一所名校点招后,立刻把所有奥数班都退了。家长帮孩子报班只是为了升学,孩子被逼着学,只为学习考试技巧提高分数。
杨东平把通过高强度的操练习得解题套路称之为“数学杂技”。他认为这样的奥数无法培育起真正的数学能力,却会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正是许多中国孩子严重厌学的原因。
贼叉在批评学而思的文章中也提到,学而思的教学进度太超前,很多内容是直接灌输,直接教孩子如何解题,如何走捷径。这种教学方法,反而扰乱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更甚者,“机械化刷题”抹杀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得不偿失。
许凡小时候也因数学好被学校选拔到区里的公办奥数学校学习。因为切身地体验到奥数对思维的帮助。在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之前,他就非常明确地想,要让孩子学奥数,如果外面不教就自己在家教。
2018年中國IMO竞赛队得分情况
他通过分析认为一张奥数试卷的得分有三种类型,能力分、技巧分和运气分。有些题,孩子能把各种因素的逻辑关系梳理得很清楚,那是能力;有些事因为过类似的题,刷题形成技巧;还有些填空靠猜的。许凡对孩子说不要弄技巧性的东西,要把能力提高。
许凡的孩子上了高中后,觉得学习物理、化学时依然受益于小时候学习奥数获得的思维训练。这一次,她主动跟爸爸说,因为对物理感兴趣,想要参加高中物理竞赛。
曾入选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集训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许晨阳认为:“从我自己的观察来看,我认为学习奥数对很广泛的学生都有帮助训练思考,使之更敏捷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早期,也是刺激他们对数理科学产生兴趣的很有效的办法。”
对于广为流传的奥数只适用于5%的孩子的说法,许晨阳澄清说:“我认为奥数最后能取得成绩的也许只有5%,但是从奥数上获得良好思维逻辑训练的学生比例应该是远不止5%。”
奥数高级教练、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奥数本身是没有害处的,有问题的是奥数低龄化。普通的问题不懂,没有基础,不管适不适合都学,这才是真正有害的地方。他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特长、感兴趣,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去打压他,而是应该提供空间时间让他发展。他说:“教育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有个性地发展。喜欢体育,喜欢艺术在学习之外可以参加,奥数也是一样。”
无独有偶,许晨阳也认为该讨论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进行小学奥数教育,而是以什么样的社会资源比例投入。“目前情况是,如果社会里充裕的教育资源不在奥数上投入,那么将会转向投入与数理教育平行的其他教育,比如人文,体育,艺术等。这之间孰高孰低,按照什么比例分配资源,值得整个社会思考,是否能摸索出除奥数之外的广泛的培养学生的数理兴趣、能力的教育方式,也非常值得探讨。”
许晨阳认为,奥数热的适当降温是有必要的,但在社会还没有找到替代奥数达到“让思维更敏捷”、“让孩子对数理更有兴趣”的有效方法,甚至在其他补充方式都很少的情况下,在实践上激进地大规模取消奥数是不妥当的。
回想自己小时候,贼叉感慨,“我们那个年代确实有相当数量的人真心喜欢奥数,学到高兴甚至会自己给自己出题。”但如今,当奥数在学校被不断淡化的同时,书法、舞蹈特长却被列入加分项,这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唱歌跳舞好叫素质教育,奥数好就没有素质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许凡、许遥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