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广宇
当地时间2 月22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正在美国进行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
“我认为谈判进展非常好。”
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刚刚开始时的一句感言。2月24日,在原定的两天议程又加时48小时后,这场磋商正式结束。次日特朗普宣布:将推迟3月1日针对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提高关税的计划,并期待和习近平主席在未来的会晤中达成协议。
根据新华社消息,此次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在阿根廷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围绕协议文本开展谈判,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外,根据白宫官员和部分媒体透露,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向美国购买大豆,双方还可能会达成关于货币的协议。
上周发布的“一号文件”强调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出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大豆就是中国典型的紧缺性农产品,每年有90%左右的大豆依賴进口,扩大自美大豆进口,有利于填补国内需求缺口和保持合理的市场价格。而对美国来说,占其57%大豆出口量的中国市场是无可替代的。
看起来,长达9个多月的磋商离最后达成结果似乎已经不远了。金融市场对此反馈了乐观的情绪。2月25日美国股市开盘后,道琼斯指数涨超250点,涨幅超过1%,标普500指数涨0.7%,接近十周里的高位。同一天在中国,上沪深300指数上涨5.9%,较1月初的最低点上涨近27%。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报道称,据了解美国政府想法的人士透露,目前有望达成的中美贸易协议反映出特朗普与莱特希泽之间越来越大的分歧。过去一年中,尽管遭到财长姆努钦的反对,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仍成功地建议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了关税。
但当前双方的合作和共同点在增加。分析认为,两国在磋商的最终可能会达成一项交易,但具体内容未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表示:“特朗普希望宣布一项交易,主要的未知数是他的交易最终将如何执行。” 此外,对于普遍受到关注的工业补贴、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监管限制等问题,中国已经有所行动,与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
舆论普遍认为,至少在近期内,特朗普政府继续对中美经贸矛盾大做文章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主要原因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分析的那样,是“2019年全球经济扩张动力缺失”。彭博社经济首席经济学家汤姆·奥利克表示,如今全球经济增长处于危险之中,中美的关税争端不太可能进一步加强。
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经济的脆弱性更加显现,此时加剧争端对各方都没有好处——这显然是作为全球两大经济动力源的中美两国的共识。这样来看,离磋商达成最终的结果,应该只有一步之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