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慧
“档案虽小,事关重大。”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对社会与民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是单位工作轨迹的记录,更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强有力依据。纵观各基层综合档案馆,普遍都存在馆藏资源数量不多,品种单一,结构不均衡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源头——基层单位档案工作未抓好。
一、基层单位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不重视
基层单位许多领导都不太重视档案工作。在单位部署工作时,很少将档案工作列入单位计划、总结,更没在整个机关单位中建立档案工作机制,导致许多档案资料流失。在人员分配上,以为就是一些捡捡文件、抄抄写写的事务性工作,随便派个人即可,于是出现了基层档案员“三多”现象——刚毕业的年轻人多、临近退休的人员多、临时工作人员多,这些档案员身份特殊,一般从事档案时间不久就调岗,或是退休,或是离职,极不利于档案工作的持续性。档案工作更是无法在短期内产出明显效益,档案经费也常常得不到保障,有些单位的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档案保管条件差,甚至有的连专门档案柜也没有,根本不具备档案“八防”要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二)档案人员不专职
基层档案工作一般都由办公室人员负责,而办公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业务繁多,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或是档案员兼职其他工作,或是其他工作人员兼职档案工作,他们不仅要负责文件的收发,文字的综合,财务的管理,还要负责档案的管理,这就难免造成档案员精力不足,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去。再加上档案工作的琐碎、繁杂、重复、平淡,无法短期取得成绩,很多干部都认为档案工作是个无职无权、枯燥乏味的“看摊”工作,或是退避三舍,或是得过且过,简单敷衍了事,对档案工作总体热情度不高。
(三)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工作重在日常管理,可操作的档案管理制度可以让档案人员事半功倍。然而在基层单位中,虽大部分单位都有制定相关档案管理系列制度,但大多数都形同虚设,没有真正按章执行。如收集整理制度不健全,没做到“随到随归”,出现了档案收集不及时、不齐全,应归未归;或是重要文件被领导或经办人员“雪藏”,无法入档;或是业务科室配合不到位,业务档案没有及时整理、装订,时间一长,出现档案霉变、锈斑等。又如借阅制度不执行,一些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外借档案却没办理任何手续,直接拿走借阅,时间一久,忘记归还,催还档案还不认账,造成档案资料的缺失。
二、如何做好基层档案工作的建议
(一)从“效益产出”争取领导重视
领导的重视是对档案工作的最大支持。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人员问题、经费问题、设备问题等等都迎刃而解。但如何才能获取领导的重视?除了领导的主动关心外,更需要档案员的“效益产出”来获取沟通的筹码。档案从工作中来,更要懂得服务于工作。如果领导在做重大决策时,档案员能收集到尽可能全的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资料、数据给领导做参考;如果单位在接受这样那样的检查时,档案员能积极配合提供迎检资料;如果同事、群众需要一份档案做佐证时,档案员能精准快速高效提供档案原件;如果单位在编史修志、宣传展览时,档案员能提供丰富多彩的实物、声像档案来充实,谁又会说档案工作不重要呢?“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档案员如果能经常让领导、同事从档案工中“受益”,那得到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也就容易了,自然在工作安排、人员安排上也就能兼顾档案的专业性、技术性、连续性,既确保了档案员的稳定,经常参加一些业务培训,也能让档案收集、利用等工作容易开展。
(二)以“工匠精神”引领档案员情怀
在日新月异的当今中国,有许多国人骄傲的项目是由一个个“匠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获得,档案工作也同样需要平凡的基层档案员的“匠心”一砖一瓦地堆砌,才能为以后留下宝贵财富。做一个好的档案“匠人”,要懂得档案的内在魅力——为民服务,为史负责;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档案业务。试想,当你看到群众查档时如获珍宝时的笑容,当你看到那一份份档案浓缩成一本本精美图书,当你看到群众动容于那一幅幅档案展览,心中是否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幸福感呢?“工作本是一种修行”,作为档案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付得起辛苦,担得起责任,把可贵的品德、修养、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在别人眼里看起来琐碎的、实际又关乎为民服务的档案“小事”切实做好,把档案工作做成“暖心工程”,为历史留下“记忆痕迹”。
(三)从“化整为零”规范档案业务
基层档案员大多数身兼数职,文件收发、拟写材料、迎检接待……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如何让档案员游刃有余地处理档案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呢?
1.抓好源头。收集是档案管理的起始,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往往影响着将来的档案利用。第一,要编制切实可操作的档案保管期限表,才可让业务人员、经办人员浅显易懂什么该归,什么不存,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第二,提前介入做到“随办随归”,将档案工作化整为零,就要懂得合理统筹安排,尽量从文件收发、文件流转开始,将需归档的文件烙上“印”——盖归档章,标上期限,既可保证每份需办理的文件“事畢回复”,又避免了流转时档案的丢失;第三,要注意“看不见”的文件,除做好日常的收文、发文收集,更要收集各类统计报表、汇报材料、接待方案等以及各科室产生的业务档案;第四,加强外包监督,档案外包整理已是普遍,但由于中介公司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强,分类人员业务知识片面等问题,在档案收集归档分类上会存在隐患,在档案整理外包加工时,尽量采用“半加工模式”,收集之关应尽量由档案员自己亲手负责。
2.落实制度。通过建立制,把各项工作纳入日常规范化管理轨道,切实做到“件件工作有章可循、项项事情按规而行”。如有的基层单位将档案收集制度与财务制度联合,规定外出开会的文件若未交于档案员,交通费等不予报销,这种做法既又利于大家积极主动配合档案部门,也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又如将档案交接工作与岗位调动手续联系,规定人员离岗前没有办理档案交接工作的,不予签发工作调动通知和工资转移手续。
3.善用技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档案自动化在办公的普及应用,档案的管理也应借助于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办公文件处理,将文件流转与档案归档有机结合,既规范了文件档案的管理,也可节约资源,避免重复劳动,实现文件与档案的轻松转化。而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在保护档案的同时更是方便查阅,提高效率,使查阅档案变成轻松之事。
(四)以“协助合作”促进业务档案共发展
一个单位的档案不仅仅是文书档案,它包括整个机关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人事档案、声像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以及各职能科室产生的业务档案。这些档案都来源于不同经办人员,(下转37页)(上接39页)如果仅靠档案员一己之力就做好那是不现实的,这需要整个单位的密切配合。比如照片档案,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特殊性,需要及时著录文字说明,应该尽量做到谁拍照谁整理,否则时间一久,待交与档案员时再整理,当事人也很难追忆照片细节了。再如业务审批档案,经办人员往往比档案员业务熟悉,很容易找出档案是否齐全规范,如果办结即整,不仅保证了档案的完整也确保了档案的规范。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员的职责,更是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耕耘好自己业务涉及的档案,再集中于档案员,才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发展,有利于服务于单位,服务于群众,服务于未来,甚至服务于自己,互助互利。
基层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只是业务工作的一部分,却是每个单位都不可缺少的,于民于众也都是有意义的。因此要做好基层档案工作,实现档案工作有序发展,就需要基层单位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不仅需要领导重视,科室同事相互配合,更需要档案员“化被动为主动”,在服务中找突破,在管理上找捷径。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