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25周年:探路者再出发

2019-04-29 08:13李志全周建琳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园区建设

李志全 周建琳

4月12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建设25周年成果汇报会在苏州举行,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回顾园区建设25年的发展历程。

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回顾说,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园区,而且其发展模式已经在其他地方推广复制。希望苏州工业园区继续做中国发展的探路者,在两国扩大合作中发挥示范作用,为加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表示,25年前,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苏州工业园区应运而生,这是一项高瞻远瞩、极具特色的创举,开创了中新两国合作的新模式,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生动案例,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充分证明只有开放、包容、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又一则“春天的故事”

2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遍布茭白和菱藕的水洼地。

转折发生在1994年。这一年的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苏州工业园区呱呱坠地。

时任新加坡财政与交通部政务部长的张志贤被任命为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的成员之一。25年来,他多次访问苏州,亲眼见证园区“从一片阡陌纵横的农田水乡发展成一個经济蓬勃的现代化综合性城镇”。

作为亲历者,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原副主任萧宜美对此深有感触。他曾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来描述当时的场景。“烂地泥塘路草荒,空房宿鸟鼠嚣张。虫蚊卷柱跟人转,一夜飞蛾扫半筐。”

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实际利用外资315亿美元,累计创造税收8000多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超1万亿美元,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研发投入占比等一批指标达到全国最好水平,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三连冠,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70多个国家近5000家外资企业在园区深耕发展,500多家中外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园区的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居全国高新区首位;

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支持309家中国企业到53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布局,参与合作共建的中外产业园区达12个,园区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军;

累计引进以中科院纳米所为代表的大院大所46家,引进29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各类人才总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开发区第一,创业类高层次人才占全国7%,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新国大、南洋理工、冷泉港实验室等二十余家国际顶尖高校或研究机构在园区设立相关机构。

数据见证发展,刻录民生温度。25年后,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全覆盖,教育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这里成为居住者幸福、创业者自豪、投资者向往的魅力之城。

永无停滞的升级版本

园区有个“借鉴办”,全称是“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这在全国开发区中是独一无二的。

1994年,“借鉴办”伴随苏州工业园区诞生。自那一刻起,25年来,从规划建设到招商亲商,从人才引育到社会治理,许多贴上园区标签的“新”事物都出自这里。

“规划引领”堪称“园区经验”头一条。“无规划、不开发”,“先地下、后地上”,园区上下形成了一个理念,有了规划,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建设25周年集中开工开业重大项目启动仪式。摄影/陈雨禾

春天的阳澄湖半岛百花争艳,步步是景。阳澄湖半岛,就是园区建设之初在北部地区预留的“白地”。按照规划,园区人花了二十多年时间,从无到有、循序渐进地开发建设,在“白地”上建起了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亲商”也是“园区经验”中不得不提的重要内容。在新宁诊所院长蓉子眼中,这是她来园区创业成功的法宝。新宁诊所创办于2007年,是中新合作的又一成果,已成功挂牌新三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简简单单8个字,道出了企业对园区政府的感受。

提到“苏州工业园区”,它总和“优等生”“学霸”紧紧相连。

2015年9月,国务院批准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这也是国务院继1994年批复开发建设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之后,第二次专门为园区发文。这也意味着,园区再度承担起全国开发区改革试验、开放创新的探路先锋重任。

25年间,园区“读懂”了新加坡,并根据自身情况提炼出新的发展思路。去年年底,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签约,这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首个区域合作的重大产业平台,也是“园区经验”的又一次输出。

事实上,从2006年起,以“先规划后开发”“亲商”等为主要内容的“园区经验”,就以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走出去。如今,苏宿工业园、霍尔果斯开发区等“走出去”项目进展良好。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表示,随着苏州工业园区持续深化中新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金融开放、服务贸易等成为新的合作亮点,350多家新加坡企业参与该区建设,并从苏州走向全国,中新合作模式和经验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区域合作项目上复制推广。

试验田亮出“新任务书”

一个多月前,抗肿瘤新药“达伯舒”在国内上市,这是国内首批自主研发的免疫治疗抗肿瘤药物之一,价格仅为同等规格进口产品的40%左右。国际相关专家认为,“达伯舒”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创新且高效的治疗模式。

“我最初的梦想就是创办一家国际一流的高端生物药公司,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信达生物创始人俞德超说,是园区给了他圆梦的机会。

信达成立于2011年,是园区自主培育的生物医药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早在十多年前,园区就着手培育以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去年,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分别实现产值803亿元、650亿元、250亿元,年均增速30%左右,为园区创新转型增添了全新的动能。

张志贤表示:“创新是释放技术潜能和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2018年9月,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关于深化在科技创新创业与商业化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共同聚焦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中新双方科技企业和团队的互利合作。

当前,全球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成为竞争的焦点。园区要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赢得新的发展优势,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依靠科技。

在今年3月举行的2019年科技创新工作大会上,《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试验田亮出新任务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行动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传承。4月12日,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建设25周年成果汇报会上,150个集中签约开工开业重大项目正式启动,全部项目总投资近500亿元。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表示,这些项目产业层次高、项目结构优、创新特色强,质量效益好,不仅是园区产业发展前沿成果和最新方向的集中展示,也是园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态势和显著成效的生动表现。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园区建设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寒露
Improving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throughWatchingAmericanTVSeries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今天我叫早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我想这样做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美术·书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