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析

2019-04-29 03:54陆植葆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2期

陆植葆

摘 要:水稻种植技术作为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稻米的产量、品质等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水稻种植技术对稻米质量的影响,为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稻米品质;后期养护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被广泛重视,我国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大部分,通过分析种植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从而提高稻米品质、提升粮食安全性,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播种育苗阶段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播种是水稻整个种植生长过程的开端,因此播种情况的好坏及播种过程使用的技术等会直接影响水稻种苗的优劣,从而决定水稻的生长情况。因此,使用专业的播种技术,提升水稻种苗质量,是提高稻米品质的首要任务。水稻播种阶段主要包括育苗、插秧阶段。

1.育苗技术的影响

在水稻育苗阶段,对播种、育苗的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太早或太晚均会影响稻米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降低稻米的品质。例如,播种时间过晚的水稻稻米通常粘稠度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在后期加工时难度大,且口感较差、营养价值低。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播种时间通常在4~5月,华北地区的水稻播种要求在清明前完成。而南方地区的两季稻,第二季要在立秋前完成插秧工作。

2.插秧技术的影响

插秧技术也会影响水稻种苗的后期成长,从而影响稻米的质量。秧苗的生长过程需要充足的日照、水分和肥料等,秧苗栽植过密会导致生长过程中汲取的养分不足,从而使稻米所含的营养成分降低,影响成米的质量。因此,为提高稻米的品质,首先应注意水稻播种、插秧技术的提升。

二、生长管理阶段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在保证水稻种苗质量的前提下,后期维护管理工作中的技术使用情况便直接决定了水稻生长的好坏及稻米的品质。

1.施肥技术的影响

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不光来自于自然界和土壤,后期追肥是一个重要供养来源。肥料能够提供给水稻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元素,以化肥和农家肥为主。

氮、磷、钾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须的三种元素,也是需求量最大的。因此在水稻后期管理中,应注意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投放。各种肥料的用量应按照一定的比例,以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含量的多少进行,通常按照1:0.5:1.2的比例投放,既要保证营养元素充足,又要避免化肥使用过度。此外,对于各种肥料的投放时间也要做严格的要求,根据水稻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求不同进行肥料的补充。例如,在水稻秧苗拔节前后,需要大量补充氮肥和钾肥,以保证水稻成穗率高、籽粒饱满。施肥技术还可用于种植地土壤含养量的补充,对土壤的含养结构进行测量,补施缺乏的营养元素,以保证水稻秧苗从土壤中获取的营养成分均衡。

农家肥一般作为水稻生长的底肥来使用。底肥的使用不光能补充土壤的含养量,还能增加地劲,为水稻的高产、高质提供条件。例如,将牛粪、猪粪等作为底肥,可以增加土壤的疏松程度,从而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使得秧苗粗壮,抗风抗旱能力增加。此外,牛粪、猪粪等肥料的后劲足,效用时间长,能为秧苗的后期生长提供充足营养,防治水稻早衰。

2.除草技术的影响

稻田雜草会与水稻争抢营养成分,阻碍稻苗的正常生长,从而对稻米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优良的除草技术不可或缺。稻田除草主要使用人工拔草和除草剂除草的方法。除草剂的使用弥补了人工除草工作量大、所需时间长的缺点,可在水稻秧苗种植前先对土地进行喷洒除草剂的工作,减少土地杂草量。在水稻成长过程中,要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进行除草剂的喷洒,选择杂草出土率较高且抗药性还不强的时候进行除草,提高死草率。在现实除草工作中,一般选择杂草长到2叶时进行除草工作,此时的除草效果相对较好。此外,天气情况、杂草种类等均会对除草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天气,并针对杂草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

3.灌溉技术的影响

水稻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量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对水稻进行定期补水灌溉,以保证其各时期的生长状况良好。例如水稻返青期要求水层湿度适宜、温度稳定,以促进新根的生长,加快返青速度。水稻稻穗的发育期对水量的需求最大,此时应加大灌溉力度,保证一定的根茎水层厚度,但水层的高度不宜超过10cm,且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此外,灌溉用水应保证其清洁程度,以防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影响秧苗成长质量。

“灌薄水,常露田”灌溉理念的提出无疑是水稻灌溉技术的又一次革命。该理念认为,水稻灌溉除返青期外,其他阶段只要保证水能将稻田覆盖即可,即达到2cm左右的水层厚度。这样不光能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用水量,还能优化土壤结构,提高水稻成穗率,从而提升稻米质量和产量。目前,这种灌溉技术已经在浙江省余姚市得到深度的利用,相信不久后,这种技术会普及到更多地区,为提高我国的水稻品质和产量发挥积极作用。

4.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影响

水稻生长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会严重降低稻米的品质和产量,因此病虫害防治是水稻养护管理阶段的重要任务。以稻瘟病为例,稻瘟病主要损害水稻的叶、杆、穗部,多发于阴雨、潮湿的天气,氮肥投放比例和投放量过高、根茎淹水时间过长等使得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下降。具体防治中一般采用稻瘟灵混合攻阻的方法进行喷施,同时种植抗病品种、采用潜水灌溉等方法也能减少水稻植株的发病率。生物侵袭主要来自稻飞虱、二化螟和三化螟等害虫,均可采用药剂防治的办法。

在具体工作中,相关农户应注意对稻田病虫害情况的观察,提早发现,控制病害的传播范围,并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类型,采取适宜的药剂进行防治,防止农药使用过度,提高防治效果。

三、结语

为了提高我国的稻米品质,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和食品安全需求,需要对水稻种植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通过使用专业、科学的种植技术,保证水稻各个环节的顺利生长,从而提高稻米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燕秋.水稻种植技术措施及优化方式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01):19.

[2]田如旭.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