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延春 陈武军
【摘要】四川省制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与脱贫攻坚密切相关的各类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不流失、不遗漏。中国的脱贫攻坚工程在人类减贫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内江市作为“插花式”贫困地区,在脱贫减贫工作中贡献了内江力量。如何铭记这段精彩的历史,这就要我们去认真做好档案的基础工作。本文作者浅析四川省内江市某非贫困村贫困户档案要素构成。
【关键词】贫困户;档案;要素;浅析
一、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要素
对标“一超六有”,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就将其列入贫困户对象,经过村民小组推荐、村“两委”会审议,村民代表大會投票产生,并在村务公开栏公开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乡镇。其中资料包括贫困户姓名、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成员(包括配偶、子女、孙子等),人员的年龄,是否有劳动力,是否有学生(包括大学生、高中生或义务教育学生),住房条件(包括建筑面积、土坯房、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年收入多少,是否脱贫。
贫困户脱贫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公示,无异议后,贫困户签字确认,村支部书记签字确认,第一书记签字确认,乡镇党委书记签字确认,相关职能部门签字确认,最后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确认。退出后,在2020年还要对其“回头看”“回头帮”,看其是否返贫,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农技员要对一户一策进行规划帮扶,如实记载每年的收入状况,比说财产性收入、劳务性收入、帮扶责任单位或帮扶责任人的赠予资金或物质、低保、养老金、残疾人救助金、临时救助、帮扶举措(比如医疗兜底、异地搬迁、产业发展)等。
贫困户帮扶力量,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一个驻村工作队、一位第一书记、一位驻村农技员、一个帮扶单位和一个帮扶领导,表格会翔实记录帮扶力量的基本信息,包括原单位名称、职务以及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的要素
致贫原因一般有缺劳动力、因灾、因残和因病,详见下图。
随机统计某村41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因病致贫11户,占27%,此类主要是一些慢性病和老年病,这些病很难根治,比如说颈椎腰椎间盘突出、哮喘、糖尿病和结石等,也有患有癌症的,其中有一户女的患有浸润性乳腺癌,有一户男性患有肺癌;因残致贫的5户,占12%,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先天性残疾,以肢体残疾居多,也有部分因为小时候生病给药造成的;因灾致贫的2户,占5%,其中一家是因为火灾,另一家是因为下雨土坯房垮塌;缺劳动力致贫8户,占20%,这部分大多数因为年事已高,加之与子女分开过,生产生活都困难,这部分可以动员其子女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因病和缺劳动力的15户,占36%,此类型较多,在农村只要没有病,又有劳动力,外出务工就能解决温饱问题,如果是两口子在外务工,在外务工几年就能回家修一幢漂亮的房子。
三、帮扶和发展举措的要素
一般分为输血式和造血式扶贫。帮扶措施一般有扶持医疗救助扶持、就业发展、低保政策兜底、产业发展和异地搬迁扶贫。
输血式脱贫最简单、最省事,但是治标不能治本,只能缓解一时的困难,容易造成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造成了政府或社会好心人士花钱养懒汉,不是自己劳动挣来的不知道珍惜,感觉只要是不脱贫工作队、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就不能撤。
造血式扶贫周期较长、劳神费心,有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但是这种方法持久,能解决根本问题。一般农技员会同驻村工作和村“两委”成员制定“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因户施策制定入户指导方案。规划和方案就是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巩固脱贫成果的要素
党和国家提出了在2020年如期脱贫,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如期脱贫。脱贫后巩固是关键,在档案中要如实记载脱贫后期的成果,帮扶工作队就要定期跟踪和观察脱贫后贫困户的变化,后期帮扶主要开展心理帮,鼓励树立起发展的信心,让他们知道党和政府都关注和关心生产生活状况,主要记录产业发展情况、工资性收入、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包括种养业的收入、经营商店、小卖部、农家乐运输等收入)、财产性收入(包括土地流转、村集体分红、利息)、转移性收入(包括计划生育奖励、低保、五保、养老金、生态补偿)、务工性收入,国家各种补贴,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每年都要统计计算人均年收入是否超过贫困线,是否达到“六有”的标准。
五、结语
脱贫攻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认真记住这光荣的事件,需要精准做好档案工作,记录脱贫攻坚光辉历程,让我们的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就需要我们的档案工作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