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翰韬
“老师,我觉得这道题,您批错了。”
这是科学书上一道关于“经纬网”的题目。第五次完成这道题的计算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质疑批改的正确性。老师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怎么会批错呢?不可能!”
尽管多次进行了验算,但是被老师这样看着,还是有一点心虚。我从笔筒里拣出一支笔,在黑板上进行了我的演算。“首先这是在东经175度,到达了180度经线以后,经度就会开始变小……”老师站了起来,同样在黑板上画着:“不对啊,东经度数向东越来越大,所以在180度经线左侧,向东变大才是西经。”平静的口吻,让我对自己的答案开始不自信,在黑板上写着字的手也渐渐慢了下来,本来坚定的口气也减弱了。老师的口吻已经不是疑惑,而是自信而坚定,甚至有点嘲笑的味道了。我茫然地盯着老师,空气似乎凝固了。
不对啊,刚才的五次计算已经说服了自己,怎么突然想不起来如何解释呢?我的目光转向黑板上自己绘下的表格,那张表格上的一个个数字,好像一个个问号,在对我的想法进行着无声的发问。渐渐地,我眼前的表格,逐渐扭曲成一个球体,最终变成了一个地球仪的样子。我好像猛然想起了什么,不足的底气被思维的火花重新点燃,我迅速拿起笔,戳在黑板上,一边画线,一边大声解释:
“经纬网是在一个球体上的,经线这么过去,度数还是不会受影响的,所以说这张表格左边的是东经,右边的还是西经!”我涨红了脸,连气也顾不上喘,“所以这条航线应该是自西北向东南画的!”画完后,我又激动地用手指在黑板上重复演说一次,仿佛担心刚才黑板上的板演不足以让老师看明白。
教室里沉默了,但空气里两种观点仍然在争斗,在胶着。老师抬眼看天,似乎在默默地验算着。几分钟后,她舒了口气: “对的,是这么画的。”尽管仍然是平静的口吻,但我听出了褒奖。
内心又是一阵激动。不人云亦云,坚持自己心中的想法,敢于表达,勇于思辨,这就是学习的乐趣,学生的执念。
【包老师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很多时候老师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小作者先声夺人,开篇点题,直接引入 “老师批错了”这个争论点。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被老师驳倒的茫然无措,再到重新找回信心的自信满满和激动不已,情节一波三折,读来妙趣横生。其次,人物描写细致生动。争论时,我的胆怯、紧张和自信,老师的疑惑、自信和妥协;师生二人的心理变化在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中自然流露。 另外,作者还不忘插入争论时的适当的环境描写。“教室里沉默了,但空氣里两种观点仍然在争斗,在胶着。”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文末议论点题,深化文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