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罪犯脱逃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逃脱监狱机关的关押和监管的行为。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罪犯被判刑入狱接受改造,其中总有个别犯罪分子不愿认罪服法、安心改造,想方设法逃出监狱,不但严重破坏了监管改造场所的稳定,而且也必然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和很大的危害。预防罪犯脱逃是监狱的根本任务之一。因此,分析罪犯脱逃的一些材料和通过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罪犯脱逃案件的分析,找出预防罪犯脱逃的方法和应对罪犯脱逃的措施,对促进监管秩序稳定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罪犯脱 脱逃特点 脱逃原因 预防对策
针对目前监狱当中罪犯脱逃的情况比较严峻,而罪犯脱逃的发生必然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也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从当前罪犯脱逃的原因及特点出发,分析各脱逃案件,找出罪犯脱逃的预防对策,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生活的安定。
一、罪犯脱逃的特点
(一)逃犯年龄构成特点
脱逃犯中年轻人占的比例相当大,是防逃工作的重点,也是防逃工作的难点。这部分罪犯思想活跃,想法多,情绪最为复杂,心理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二)逃犯的文化结构特点
罪犯中,几乎没有高中或以上文化程度的罪犯。反映了罪犯人群和逃犯中高文化和高素质的比例不大。正是由于这部分罪犯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在投入服刑后,不遵守监管纪律,不服从警察管理,对自己所做的事不考虑后果。加强对他们的文化教育、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是防逃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罪犯脱逃前的几种反常表现
第一,罪犯伪装积极,骗取信任,表现出对干部过分温顺,言听计从,有的甚至在外出劳动现场主动给管教人员、看押武警搭凉棚,以取得民警的好感,民警对其稍有疏忽,便乘机脱逃。
第二,监内生活出现反常现象,有的犯人在脱逃之前将全部存款花光,有的将生活日用品,甚至将衣服和行李都给其他犯人,做好逃跑准备(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比较狂妄自大的犯人的身上)。
第三,私藏便服和现金,为便于脱逃,犯人往往私藏便服钱款,多打听他犯是否有便服或工作服,以备脱逃时用。
三、罪犯脱逃的原因
(一)不认罪服法,企图以逃跑的方式逃避惩罚
他们在狱中不思悔改,无法适应狱内服刑生活,尽管受到法律的处罚,但他们人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作为第一需求,为达一己私欲,可以不顾一切与法律相对抗,从而实施脱逃。
(二)家庭责任的驱使
从当前的押犯结构看,绝大多数罪犯来自农村、城镇,而且家庭条件都不太好,这也是当初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
(三)报复心理作祟
摆脱人身自由的禁锢,常是脱逃心理的共因,除此之外,脱逃欲望强烈并付诸行动的罪犯,往往还伴有一些个性特因。如不认罪、不服法,认为自己的冤枉的,這种心理行为下的脱逃也可以看作是对他心中认为的“错判、误判”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一种报复
四、罪犯脱逃的预防对策
罪犯脱逃作为考核监管场所安全与稳定的主要标志之一,监狱历来都十分重视,因为罪犯一旦脱逃,不但侵犯了监狱的正常监管活动,也必然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和很大的危害。因此,找出预防罪犯脱逃的方法和应对罪犯脱逃的措施,对促进监管秩序稳定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加速监狱体制改革步伐,改善执法环境。
良好的改造环境是罪犯是否安心改造的一个重要标志。执法环境的好坏与监管安全稳定是息息相关的。罪犯的生活得到改善、医疗得到保障、劳动环境和安全得到重视,对稳定服刑人员的思想是起决定因素的。一要改变恶劣的劳动环境,加大生产安全投入,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管理手段。二要改变执法环境。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环境,对罪犯实行人性化管理,多关心、关怀罪犯的改造、生活,对罪犯的违规行为首先要找出内在原因,多教育,少批评,不打骂,为罪犯创造一个公平的改造环境。
(二)增强责任心
警察的工作责任心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要始终坚持“安全为天,执法为魂,教育为本”的监管工作指导思想。要克服由于思想麻痹、敌我意识不强而产生的工作责任不到位的情况,坚持警察对罪犯的直接管理,才是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的有力保证。
(三)加强教育
一要加强入监教育。要从入监教育中详细了解罪犯的基本情况,摸清罪犯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和心理特点,把握罪犯对犯罪和改造的态度,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打下基础。二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服刑人员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监狱稳定的前提,对服刑人员要按照《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要求,从坐、立、行和生活、劳动、学习等方面入手,一招一式予以规范、从严要求。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作者简介:朱介岑(1996—),男,辽宁沈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刑事侦查。]
参考文献
[1] 王泰.狱内侦查学[M].法律出版社,2008.
[2] 李勇权.试论信息技术和人性化管理在防止罪犯脱逃中的运用
[J].犯罪研究,2010(4).
[3] 刘维夏.浅谈罪犯脱逃前的反常表现及其防范对策[Z].监狱安全生产研究论文,2017.
[4] 李玉竹,张安民.浅析罪犯脱逃心理[Z].劳改劳教学论文改编
(第二集),1985(5).
[5] 孙长泰.浅议罪犯脱逃的原因特点及对策[Z].劳改劳教学论文选编(第二集),1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