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世代传承下去。借助文学名著的阅读,也是对学生阅读素养提升需求的尊重,能够保证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需要从宏观角度尊重大部头作品的阅读困难这一现实,从微观角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可能性,有力促进古典文学名著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承。
一、从宏观角度突出主线
给阅读一条主线,这是初中语文阅读指导的不二法门,对于较短的篇章,这种方法固然合适,对于长篇文学作品则尤其适用。主线可以是人物的成长史,像《西游记》具有比较鲜明的单线发展结构特点,用丝线穿珍珠的办法,把每个独立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而孙悟空就是这些故事的主线。
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鲁迅先生曾经明确指出:《西游记》这部小说神魔有人情,精魅通世故,它的一个巨大魅力源泉在于想象力的极端丰富,所有的神魔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丰满的人物与神性或者动物性巧妙结合,既显生动又妙趣横生,阅读时用孙悟空这条人物主线,把不同人物出场的情节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使整个大故事中的不同小故事都进入到学生的视野之中,保证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阅读享受。
在具体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孙悟空的成长路线图进行重新建构,这是学生在进行全书阅读的首要步骤,学生以自主的方式筛选和孙悟空成长相关的突出事件,使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对于孙悟空成长造成的影响得到充分分析,尔后让学生将分析结果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并形成具体的研究成果。第二步是基于孫悟空的成长路线图,使其他人物的成长史得到表现,像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牛魔王、红孩儿等的分析,也将随着孙悟空主线的变化而逐一呈现。
二、从微观角度强调细节
从微观角度强调细节可以从下述专题中寻找灵感。第一,师生共同开展“取经故事会”,充分表现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所发生的重重艰难险阻故事,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并形成故事提纲,然后对故事进行复述,在复述时突出细节的生动性。
第二,师生共同开展“取经团队考察”活动,分析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概括人物的身世情况,并引用相关的故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表述时突出原著的细节部分。
第三,还可以直接进行“细节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对细节进行观摩思考,进一步强化微观方面的感受与想象力,比如师生可以共同就唐三藏的“哭”进行研究,使之与孙悟空的“哭”加以对比,发现在15、47、49、77等回目中,都有关于二人哭的描写,像在第15回里面,孙悟空向唐三藏述说鹰愁涧河很宽,唐三藏立即大惊,声音哽咽,口不能言,当走到石碑处看到文字时,再度“滴泪”,之后又自怨自艾个不住,此时孙悟空则开导起唐僧来,显得比唐僧更有智慧和理性。
第四,针对语言的赏析也是微观阅读指导的一部分,师生共同就作品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还可以用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实际上,在这方面《西游记》具有天然的优势,它的语言生动有趣,喜剧色彩恰好与童心童趣两相映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自觉追寻《西游记》的细节魅力。
三、任务引领与成果汇报
无论是宏观指导还是微观提示,阅读的主动权都应当在学生手里,教师则需要站在引路人的角度,给学生提供恰当的任务,并帮助学生进行能力发展目标下的成果汇报。
首先,教师需要做好阅读任务驱动的辅助工作,使学生有可能完成整部书的阅读任务,并读有所得、读有所思。具体操作时,教师应当按照经典篇幅的不同,和学生共同商定阅读进度的设置,有效驱动学生进入到良好的阅读情境之中。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在一个半月至三个月的时间内读完《西游记》,从而感受到作品所具有的结构之美;替唐僧师徒四人分别写一篇小传,小传中包括姓名、绰号、武器、经历、相貌、取经后的结果等;列举出师徒四人所遇到的主要磨难;赏析一两首作品中的诗词。这些任务目标的提供,无论是宏观阅读还是微观阅读,都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整部书的阅读更具目标性。
其次,教师需要做好阅读成果汇报的帮助工作,成果汇报的形式不一而足,既可以是配乐朗诵,也可以是视频配音,使学生以《西游记》小说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活动。不同形式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避免厌倦与懈怠心理的出现,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以此丰富学生阅读感受、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将名著阅读向纵深方向引领,保证课堂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
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初中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有力地带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结合,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助推器。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阅读指导与激励机制灵活利用起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