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一相,李志军,王金荣,沙超,王丛华
(1.维西县农牧和科学技术局畜牧站,云南 维西 674600;2.维西县农牧和科学技术局兽医站,云南 维西 674600)
羊链球菌病又称嗓喉病或大胆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严重危害山羊和绵羊的一种急性和热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或饲养条件较差的羊群。羊链球菌病可以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主要表现为病羊咽喉和下颌淋巴结肿胀、脏器出血、胆囊肿大、大叶性肺炎等[1-3]。2018年春季以来维西县各乡(镇)均有羊链球菌病发生,给山羊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018年11月维西县某乡2 户山羊养殖户反映饲养的羊群陆续发病,并且都有共同的特点:患羊体温升高至41℃以上,濒死前出现抽搐、惊厥、磨牙等症状,最后心力衰竭死亡;急性病例呼吸困难,一般病程多为 2~3d。发病24只,发病率为20%;死亡6只,死亡率为5%。
剖检可见颌下淋巴结及咽喉肿胀,鼻腔、咽喉、气管黏膜出血;大叶性肺炎,肺水肿、气肿,有的与胸壁粘连;胸、腹腔和心包积液较多;肝脏肿大、坏死,胆囊肿大较显著;脾肿大;肠道及真胃黏膜出血。
对病死羊无菌取新鲜病料组织切面触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有成对或链状革兰氏阳性球菌。又将其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h后挑取平板上灰白透明和表面光滑的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可见阳性、成对的短链球菌。
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四环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替卡西林、呋喃唑酮、头孢氨苄等15种抗生素不敏感,敏感性和耐药性具体见表1。
表1 山羊链球菌药敏试验
注:药物敏感实验判定标准为抑菌圈直径在15mm以上高敏(S),10~14mm中敏(I),10mm以下不敏感(R)
采用氟苯尼考等敏感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每只羊用氟苯尼考及链霉素肌肉注射,连用3d;重症病羊采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500mL、氟苯尼考、链霉素及30%安乃近注射液混合静脉注射,连用3d。
完善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执行动物引种隔离、病畜隔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消毒制度。发病后对可疑病羊隔离治疗。场地、圈舍、器具等用 5%漂白粉、10%石灰乳消毒,羊粪及污物等堆积发酵,病死羊深埋处理。
由于养殖户缺乏检查病原学的手段,发生羊病时,根据兽药销售代理建议给羊肌肉注射抗生素,或将多种抗生素添加于饲料、饮水中防治羊链球菌病,忽视消毒、隔离及环境卫生等控制疫病措施。本次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致病菌株耐药性强,而且大都呈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该链球菌对本应高度敏感的青霉素已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山羊养殖企业应根据细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对象、用量及休药期的规定,达到延缓耐药菌产生的目的。并尽量轮换使用抗生素或使用最窄谱和最质优价廉的抗生素治疗疾病,从而有效控制羊链球菌病暴发和传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