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贤
小学生拿到一个文本首先感受到的是文本中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最容易从文章的表面获取的直接感受。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都是典型的白话文,语言运用都较为考究,不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也符合日常语言习惯。
一、读“语言”,领略语言美
1.细读文本领略语言的规范美。如在课文《白杨》中,文中爸爸和孩子的对话,符合语言的基本规范,没有过分的刻画,没有华丽的辞藻,娓娓道来,但如行云流水,流畅,规范。文章的开头是“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爸爸的微笑,脸色变得。他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长出粗壮的枝干。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再比如,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有这样一段话:“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时,如果教师在读时,口气略带悲伤,情绪充满无奈,则更能体现语文的规范美。
2.细读文本领略语言的艺术美。语言的艺术美是作者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优美华丽的辞藻、变化多端的句式等方式,让语调富有节律、章法富有变化,给读者带来艺术的享受。在小学语文教材《黄果树瀑布》中,“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这三段文字均采用了比喻修辞法,语句短小,紧凑,上下联系,读来朗朗上口,又不矫揉造作,给人艺术的享受,这样的文本很容易让学生在细读中入脑入心。
二、读文章结构,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安排。通过文章结构,可以较便捷了解到文章思路,也就是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
1.细读文本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秦兵马俑》,该文结构明晰,安排合理。文章先综述秦兵马俑的位置与地位,再概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最后在一个衔接段的转折下,用四个段落写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最后用两个自然段对四种俑和秦兵马俑做了总述。细读文本将文章的总体结构理出来,对文章了如指掌,也就做到了入脑入心。
2.细读文本把握文章的“起承转合”。在《秦兵马俑》中,第三自然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承上启下的段落,承接上面段落的“规模宏大”,开启后面的兵马俑的类型。再如在《长城》中,第一段“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很明显这是“起”,开起了文章,第二段“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是第一自然段的“承”,就是顺着“起”的内容写下去的。第三自然段“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显然是“转”,由写长城,转写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伟大。第四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对以上内容的总结句,显然是“合”。通过细读文本,学生能有效把握文章的“起承转合”,有利于把自己从复杂雍长的文字中摆脱出来,言简意赅把我全文。
3.细读文本把握几个明显特点。比如,在细读文本《长城》是,学生读后长城的几个显著特点先入学生的内心,并很快让学生记住了这些特点。比如,长城的“气魄雄伟”,从文本中“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可以读出。在比如长城具有“构造精巧”的特点,文本中描写了垛子的样子及功能,嘹望口、射口、城台等部分的功能特点,表现了长城设计合理,构造精巧。
其次,文中的几个数据,也能很快进入学生的“心”。比如,文本中有些数据,“一百多里”“五六匹马”“两米多高”“三百多米”等等,表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写作严谨,没有丝毫的夸张和扭曲。最后是修建的难,文中这样说,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学生一定透过这些句子,感受到长城施工的艰难,辛苦的劳动者,不借助任何现代化机器,徒手修筑坚固的万里长城,他们要付出多少劳动,甚至有些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细读文本把握中心思想,领会作者意图
细读文本最终目的是讓学生走进文本,品味内涵,只有才能领悟作家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古诗均具有较深的寓意,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小读者在细读文本中获得,《回乡偶书》《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之安西》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长相思》则抒发了作者相思之苦,《浪淘沙》《泊船瓜洲》等则是一种怀古抒情。
一是细读文本要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挖掘隐藏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做到读中有悟,才能领悟作家的情感。二是细读文本要起到训练学生想象力的作用。语言是变幻莫测的艺术,有些文本写的很直白,读者一看就明白,而有些文本写的较晦涩,学生需要借助想象并结合自己的以往积累的生活经验才能读懂。如何在晦涩的语言中读懂内涵,需要学生有合理的想象能力,这个能力需要在不断的细读文本中得到训练。如在课文《女娲补天》中,“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她忙了几天几夜……她又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这段话从表面看很直白,好像只是简单写了女娲找石头的过程,其实发挥想象可以看出做出还写了女娲找石头的艰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细读文本的重要作用,掌握如何细读,扩展文本的内容,掌握细读文本的步骤,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机,体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