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近日在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学术峰会做主旨发言时表示,从国内产品产量和空间开发强度来看,过去那种经济高增长之路已经走不下去了,未来中国经济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但是,当前的制度环境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所以,亟须创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杨伟民建议,需要在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做一些调整和改变,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淡化增长指标。第二,树立减量发展的理念。所谓减量发展,就是在减少产量的同时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GDP,减少开发强度的同时通过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增加GDP。第三,促进空间高质量发展。即要求在一定尺度的空间范围内统筹好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人的发展这三大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四,解决好结构性问题。第五,矫正要素配置扭曲。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第六,健全产权制度。加快健全所有权及其派生的承包权、使用权、经营权、租赁权、收益权等各种产权制度。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发展遇到了外部环境变化的“逆风”和自身发展的“上坡”,接下来需解决增长的内生动力等问题。
李稻葵指出,中国发展,除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外,自身能量也需要补充。在内生发展动力问题上,要抓住企业家、科技人员、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这三类“关键”。第一,激励机制和产权保护必须搞对,尤其要给民营企业家动力;第二,要调动科技创新人员的动力,他们的贡献应给予相应回报;第三,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也必须有动力,中国发展需要他们的担当和作为。
李稻葵表示,国际贸易规则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去制定、去改进,中国下一步可能要进一步参与共同治理,同时,国外亦需要接受中国,接受在中国行之有效的经济思想和实践。
2018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达1.3万亿元,超出预期。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我国将有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在经济形势严峻復杂、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只有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才能实现中央的‘六稳要求,才能防范化解风险,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培育壮大新动能创造条件。”
刘尚希指出,通过降低税率来减税,更加有利于稳定预期。因为降税率更具有稳定性、更具有透明性,企业会根据下降的税率来作规划。如果不是通过大幅度降低税率来减税,就会有某些不确定性,甚至某些优惠政策需要企业自己去申请才能享受到。
“在结构性减税里,不是所有税种都下调,也不是所有税种都普降。从2019年预算可知,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是负增长,其他所得税会有所增长,随着企业盈利状况的改善,应税所得扩大了,所得税自然就要增加了。换一个角度来说,减税降费不是利益均摊,而是一种结构性减税。”刘尚希强调。
“2019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1%,从2018年8月份以来呈现止跌回升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8.2%,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3.6%;消费者物价指数综合同比上涨1.6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1%,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此外,一些新动能、新业态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在不断加强。这些指标均表明,我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新动能发展快速。市场信心相对稳定,市场主体活力有所提升。但同时,还应看到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在低位徘徊和持续性回落,这就提醒人们必须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提升市场信心。”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刘元春说。
“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度,为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以对冲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刘元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