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夕
最近,胡适先生的日记在微博上火了。
7月12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何煦就是我身边的“胡适先生”。刚认识她的时候,她说:“我有轻微的拖延症,以后你得多等等我。”当时没有多想,就点头答应了。相处短短几个月后,我放弃了放慢脚步和她当同路人的念頭。
她所谓的“轻微拖延症”,在我看来,已经是拖延癌晚期了。早晨8点10分上课,8点才叼着面包片匆忙出门,从后门偷偷溜进去,有时还会受到老师的白眼洗礼。老教授提前两周布置的论文,我们提前一周就开始找资料写论文,每次催何煦,她都刷着手机说:“不急,时间还早呢。”等到交论文的前一晚,她桌上的台灯常常一亮就是一夜。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她赶高铁,离发车只剩一个小时,她还在宿舍里磨磨蹭蹭,等赶到高铁站就直奔改签窗口,四次赶车三次改签。
她是懒吗?好像也不是,每次喊她去逛街、去爬山,她都能早早起床按时出门。懒惰和拖延最大的不同在于心态,每次懒得起床,在被窝儿里赖床的每一秒都是幸福的。拖延不一样,虽然事情没做,但心里无时无刻都在记挂着这件事,在拖的过程中伴随着弥漫性的压力、焦虑甚至痛苦。每次何煦补论文的时候,都唉声吞气,恨不得立马退学。
TED有一期关于拖延症的演讲,演讲者Tim Urban认为拖延症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截止日期的,拖延的影响会被限制在一定时期内;还有一种拖延,是没有截止日期的。
这种长时期的拖延,更不易被人察觉,也更少被谈论到,它在无声无息中折磨着人们,是大部分长期抑郁和悔恨的根源。
长期拖延让人有时候感觉自己只是生活的旁观者,沮丧的不是没有实现梦想,而是甚至还没有开始追寻梦想。
拖延是病,有没有药?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是什么一下子结束了你的长期拖延?”
有这样一个匿名回答:“突然有一天睡梦中惊醒,今年我已经30岁了,如果我再不努力,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以前因为不懂事,变成了现在的我,过着现在的生活。但是如果因为以前的不懂事,我的后半辈子都得为此买单,我不甘心。”
如果你收藏了很多治疗拖延的方法,却没有执行好,可能还是因为走的路不够长,吃的亏不够多,人生经历中,还少了一个午夜梦回时惊醒自己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