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张利军
[摘 要]“00后”已开始进入大学,大学教育将如何适应这些具有新时代思想特征的大学主力军,是高等学校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00后”大学新生具有的新特征,针对这些新特征提出了新的教育思路,着重论述了培养“00后”大学生“三有”“三自”和唤醒“四个意识”的思路和具体实践。
[关键词]“00后” 大学新生 教育思路
引 言
2018年秋季,全国各高校将第一次集中迎来“00后”大学生,“00后”也将逐渐成为大学新生的主力军。据统计,中山大学94%的本科生是“00后”,清华大学本科新生75%为“00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0后”新生占比6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已报到新生中“00后”接近半数(48.2%),这说明“00后”已经陆续成为大学主力军。适时研究“00后”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试析“00后”大学新生的特征
1.网络依赖,思想活跃
作为“独生二代”,“00后”成长在互联网普及化的时代,互联网对他们来说,就像空气与水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他们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同时具有较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他们从小就熟悉网络,掌握各种网络使用技能,既能从网络上得到足量的知识和信息,也能从网络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所以也就容易出现依赖网络、沉迷网络的现象。
2.生活无忧,价值多元
“00后”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数是“70后”,他们是现在中产阶层的主要部分,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00后”按自己的兴趣去选择生活,造就了“00后”比他们的前辈们更天马行空,也更具创造性,可以说,“00后”为大学校园带来了一种新现象。由于物质生活优越,中学时期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渐成趋势,学校和家庭管教更趋民主,经济体制及文化结构多元化等时代的变迁对“00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们早早地认知自我,对平等的理解更深刻,不管是在物质还是在观念层面,都有很强的自主性,而且更愿意表达和表现自我。
3.自信张扬,视野宽泛
生活背景的原因造成“0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都能体现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在知识学习层面,移动互联网的便利让他们可以更高效地尝试不同领域,扩展知识宽度,挖掘知识深度。正是因为这些,使他们具备开放、独立、自信的特点。这些积极健康的特征是“00后”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基础。
4.性格独立,自我中心
“0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从小就有自己的空间,性格独立,但因为他们仍然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成长的,分数依然是他们及家长追求的目标和社会评价的标准。时代急剧变迁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部分学生的表现告诉我们,素质教育仍然需要加强。“00后”大多都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关爱有加的环境中,因此以自我为中心是“00后”大学生的另一个特点,表现为集体观念淡薄、纪律意识弱化、职业规划茫然、个体性格张扬等。
5.抗挫力差,心理脆弱
“00后”的家庭结构多是“421型”,从小被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大,受祖辈溺爱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虽在顺境中成长,但心理素质脆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一旦遇到些许挫折就会承受不了打击,进而失去信心,甚至悲观厌世,出现极端行为。另外还有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受到高考失利及经济条件的双重压力,会生出自卑感、孤独感等。
“00后”大学新生教育的思路探析
1.“三有”
(1)专业有兴趣。“00后”新生一般缺乏对社会和职业的深入了解,他们选择报考专业一般都受到文化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影响,“跟着感觉走”是其真实写照,为此,在入学教育中要强化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引导其在学业—专业—职业—生涯中找到关联。制订好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另外,请本专业有成就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决心在本专业上刻苦学习。需要强调的是,专业学习与将来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不是绝对的,鼓励学生更广泛地涉猎知识,成为图书馆和互联网的常客,一方面通过学习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以后从事专业外的职业打下基础。
(2)人生有信心。“00后”大学生个性虽然张扬,但心理又比较脆弱。高考成绩的不理想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关键一步要让他们明白,大学无好坏之分,只是定位不同;社会职业无贵贱之别,只是分工不同,任何大学都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任何职业都能取得成绩,关键是自己努力。要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不断激励他们前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善待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会“开花”,只是“花期”和“颜色”不同而已。
(3)活动有目的。各级大学生组织一定要大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并动员和鼓励新生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在“玩”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敞开心扉、广交朋友,学会包容理解,告别自己的脾气和意气,通过活动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沟通能力和领导号召能力。
2.“三自”
(1)生活能自理。“00后”中的大多数人是“独生二代”,以前的生活基本是由家长包办,现在住校过集体生活,衣食住行都要自理。要学会洗衣服,要学会理财,要保管整理好自己的财物,特别是贵重物品,不能乱丢乱扔……做好了这些,才能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无后顾之忧。
(2)学习能自主。一方面要给学生立规矩,定纪律,要求严格执行,红黄牌制、淘汰制都是不错的办法;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他律过渡到高度自律。学习动力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理想信念问题,学生没有目标,自然就缺乏动力。我们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一定要坚定做下去。
(3)交往能自控。学会交往是困扰新生的一个难题,过去在家里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集体生活需要新生多换位思考,多谅解,多包容,要改掉部分学生身上的“小姐”“少爷”脾气,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要告诫新生,谨慎和不认识的人打交道,更不能为了小利而掉入别人的陷阱,异性交往要为自己和他人负责,不能超越道德底线。
3.“四个意识”
(1)需求意识。需求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进行科学定位,基本确立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在完成学业规划过程中对自己发展需要的关注,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清晰加以表达,这是学生对自己将来职业规划的一种自觉,是学习的动力所在。这种意识不能自发产生,需要教育者的引导,而这种引导一般有“程序性”。第一步是学生对职场充分调研后让学生写出需求清单,把自己的需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一一罗列出来。第二步是需求梳理,分析自己的需求,找出自己发展的关键性需求。第三步是需求表达,通过一定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学校可根据学生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第四步为行动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认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安排。
(2)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自我角色定位,是我们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知与态度。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角参与,在学习中学生永远是主角而不是配角,主角参与就是全身心高投入的参与行为。二是情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课后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全面参与学习的过程。三是权益捍卫,一方面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师生共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根据自己发展需要,向教学管理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人才培养方案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3)反思意识。反思意识是通过对过去的思考及与自我行动体系的对照,发现行动或观念存在的问题,确定其中的关键点,找到改进与尝试的方向,反思对象是自我,在时序上指向过去。我们要有意识地培训学生的反思能力。一是回顾性检视,在一次重大活动(如军训)或每一次课结束后,在头脑中反复进行“回放”,从回放中结晶出真正的学习收获。二是对照性思考,把自己的行动、认识与自己的需求和行动进行对照,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有没有更有效的行动方式。三是方向性寻找,在对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行动改进的方向。
(4)践行意识。践行意识是学生尝试运用的意识,在基本运用过程中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并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升华到和谐状态。践行意识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尝试着做,把学习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作业与实践中运用,每一次的成功都更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学会转化,这是深度践行的关键,要引导学生把老师教的方法和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实践的深化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方法。三是知行合一,在理念与践行之间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通过践行体验更加科学地学习,摆脱知行分离的状态,获得价值观的提升。
坚持对“00后”大学新生教育的实践探索
“00后”大学新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00后”更具有国家荣誉感和国际交流参与意识。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难免会出现一些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和矛盾,使“00后”价值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是非观念模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体现。就业难、竞争压力大等社会问题也给“00后”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困扰。
为使学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从学习态度到精神面貌、从思想到行为,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是我们一直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本学期我院利用“00后”习惯从网络上获取新知识和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借助大学生活APP、大学新生指南公众号、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采用互动交流、社区讨论等形式,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三有”“三自”和“四个意识”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为后续的大学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 语
大學生,特别是“00后”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参与,在大学阶段学校始终是教育的主体,需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我们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不断探索新时代大学新生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坚持对“00后”大学新生教育的实践探索,在工作中改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江海:《试论思政教育向通识教育的转变》,《教育评论》2016年第5期。
[2]佘双好:《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趋向》,《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
[3]宫向阳、吴益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状况解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5期。
[4]马永春、李杰:《“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5]《让“00后”大学新生找到自己的定位》,《人民日报》,2018年9月4日。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