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
在医药行业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背景下,医疗变革也在不断深化。今年两会期间,医疗信息化得到了强烈关注。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作为医改支撑依托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接表示,医疗机构信息化升级改造的重要性已急剧凸显,新型医疗信息化将成为行业发展大趋势。
必经之路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0马化腾“一口气”提交了七份书面建议。在《关于加快发展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马化腾建议,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鼓励包括医疗云在内的各类云平台加快发展,加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0雷军则指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逐步推动5G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加快完善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大数据相关标准,制定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及配套信息平台行业标准等。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CE0李彦宏此次的提案则提及了完善电子病历管理制度。李彦宏建议由国家卫健委牵头,在电子病历数据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统筹规划,加快相关智能应用的探索,助力形成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信息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我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对于前述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呼吁声,付钢这样指出。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付钢表示,2017年以来医改政策密集发布,和医疗信息化相关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化系统建设、以控费为目的的医保控费系统建设、以“互联网+医疗”为重点的医疗信息化改进以及以医联体为载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这些政策的不断落实将为医疗信息化建设带来新一轮的需求。再加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升级更是未来医改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付钢指出,自2014年开始,中央及地方政府就围绕智慧医疗、医药行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为智慧医疗的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迅速发展,医疗信息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浪潮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中,智慧医疗成为医疗信息化的目标。我们认为智慧医疗应该是:便捷、精准和规范,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连接,带来医疗服务的便捷化;而人工智能技术在于它对大数据的驾驭,为此带来的是精准和规范。”
升级改造
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医疗卫生信息化早前已被纳入“十三五”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点。
不过,不少医疗领域人士认为,尽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正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落地,然而,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现阶段依然面临来自政策、技术、市场、安全等多方的挑战。
从此次两会期间诸多企业界人士递交的议案、提案来看,目前,中国的医疗信息化程度仍不高。
以电子病历共享为例,李彦宏指出,我国电子病历虽在部分区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享,但不同省份间的病历数据仍彼此割裂。此外,近年来国家推进电子病历等医疗大数据的科研和应用,但受电子病历质量、数据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法律保障等因素制约,与国外相比存在应用规模小、层级低、进展慢等问题。
付钢表示,当前,国内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数据技术标准不统一,形成了一座座“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数据无法交流。此外,临床中产生了巨量的病历、影像等数据资源,但大多为非结构化数据,呈分布式、碎片化特征,数据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付钢认为,这些现状都反应出医疗机构信息化升级改造的重要性急剧凸显。“目前正处于技术迭代的关键时期,智慧医疗技术用医疗云替代传统软件,实现信息快速有效互联互通,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来优化医疗场景,一定是历史潮流。但是承担信息化升级的应该是产业本身,必须要对行业深刻理解,要知道痛点和难点,知道如何对大量的数据做标签化和结构化的处理,才能运用医疗数据处理能力和先进算法研发实现对这些数据的计算加工,最终形成有用的产品。”
只有固定的时间可以探视;进入新生婴儿房的小婴儿,更是很难进行探视,这对于家属来说是很难受的事情,而未来借助5G网络,家属只需要带上VR设备,就能看到病人或婴儿的实时情况,让家属心安不少。
不仅如此,未来在开通了5G+360°VR的医院生小孩,可以把产妇从孕期到医院产检、生产的过程,以及小孩出生后的第一眼、第一次喝奶、第一次洗澡,都通过医院内的360°VR镜头记录下来,作为新妈妈最好的礼物,将来只要一戴上VR头盔,就可以如“身临其境”般,再度回味那难忘的一刻。
除此之外,市民也可以通过这一设备在家中了解医院的整体服务环境,为自己就医选择提供帮助。
56服务型机器人让智慧医疗变身老年人的“家庭医生”
此次展示的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应用,是用于“智慧康养”场景的5G服务型机器人。跟传统的机器人不同,这些机器人都具有语义识别、图形识别等很“烧脑”的功能,而且这些功能放在云端服务器上,前端所有的机器人都可以借助5G网络随时调用,这意味着这些5G服务型机器人都可以共用一个“大脑”。
5G毫秒级的低时延,让机器人的响应速度更快,从接收到指令到做出反馈的时间更短,平时这些机器人可以用于陪伴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不仅可以与老人聊天,为其日常生活提供辅助,在老人需要得到医疗服务时,也能成为医疗工作人员的最佳助手。
超高速56网络让智慧医疗变身“远程名医”
5G网络与医疗行业的结合,还有一个极有价值的应用一一远程医疗。通过高速的5G网络,可以支持极高清的8K视频,医生可以在屏幕上清楚的看到异地患者的真实情况,这让远程医疗在5G时代有望成为现实,而借助这样的技术,也能让优质的医疗资源普惠到更多市民。
借助移动5G技术,还可以搭建起专门的医院信息发布平台,该平台通过电视系统实现了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打造了一个集合了信息系统发布、电视电影、宣传教育、健康科普、远程诊疗、视频会议、手术直播等功能的智慧医院信息网络平台。这一平台既可以为医院建立远程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整体医疗水平,整合医疗资源,也能有效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体验感,改善医患关系,大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移动加速在蓉布局56
中国移动在成都布局5G的步伐越来越快,早在2015年,移动就在电子科大开展了5G外场实验。2017年,移动开通了首个双5G示范区基站。2018年9月7日在成都成立了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面向5G和人工智能,引领教育、医疗和农业领域数字化服务。2018年11月,移动联袂成都远洋太古里打造全国首个顶级5G示范街区。12月,在天府软件园建成了全球首个2.6G频段的5G基站。2019年1月,在成都地铁10号线太平园站开通了全国首个5G地铁站。今年2月,移动通过5G+VR的方式对元宵烟火秀进行了全球直播,与消防部门合作演练的5G消防无人机,携手双流国际机场打造5G智慧空港,更是让移动5G在成都的实际应用揭开了新篇童。
目前,中国移动正紧锣密鼓地按照“点、线、面”全面布局的思路,加快推进成都5G网络建设。其中,“点”包含省市政务服务区、太古里等核心商务区、熊猫基地等重点景区,天府国际机场等重点交通枢纽,让5G服务成都热门地标区域。“线”指从太平园到双流国际机场的地铁10号线,让乘客乐享畅快網速。“面”包含高新南区13平方公里的区域,满足金融城、大源、世纪城等蓬勃发展区域的旺盛5G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