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迈
2017年,辽宁省卫生计生委、省医学会和省医师协会共同组织发起的第二届“辽宁名医”评选活动中,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骨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副院长、影像科带头人伍建林教授获“辽宁名医”称号;同年,在大连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大连市“三名工程”中,骨科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肿瘤科学科带头人王若雨教授、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曹铭谦教授荣获“大连名医”殊荣;2018年初,医院引进“辽宁名医”、血液病专家方美云教授;同年7月,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60家专业分会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2018年度)上,167位两院院士、知名专家被授予“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中山医院赵德伟教授赫然在榜,成为大连市唯一一位获此荣誉的专家。
人才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而高层次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驱动和支撑作用。作为辽宁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一所有着110年历史的百年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坚持“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科领军人才和拔尖的创新人才,建设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大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并初步实现了百年医院的改革发展与复兴。
赵德伟(国家名医、辽宁名医、大连名医):
创新发展勇攀医学理论与技术高峰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带领医院骨科一个有着90年悠久历史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不断发展创新,奋发进取,使得医院骨科团队始终站在国内骨科技术的前沿,并在国际骨科医学界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发展成为专科技术精尖、科研能力高超的骨科专业团队。截至目前,科室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卫生部公益项目各级科研立项70余项;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20余项;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600余篇,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近30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
赵德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及优秀专家;担任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际ARC0(国际骨循环学会)副主席兼ARC0中国区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骨循环与骨坏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骨科工作30余年,赵德伟教授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面成就显著一一原创性提出“显微修复与再造”的理论,研创出“带血运骨瓣转移重建股骨头”的系列治疗方法,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地推迟或避免了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关节置换。
构建了股骨头内血管三维结构,在世界上首次明确提出在股骨头内的重要血供结构EAN,该理论推翻了股骨头内多来源血管分区供血的传统理论,指导治疗可有效地提高股骨颈骨折保髋的成功率。首次重建骨折后股骨头血运,开创了重建血运治疗股骨胫骨骨折新策略。
首次创建自体BMSCs体外培养,两周后回植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区的治疗方法,使股骨头坏死的生物治疗成为可能。创建早期股骨头坏死静脉淤滞理论,明确了髓芯减压能够改善坏死股骨头内的静脉回流,达到恢复血运的治疗目的,而对动脉缺血效果不佳。
自主研发新型骨植体,并进行转化应用。突破性研创可降解纯镁医用金属材料,并在国际上首次将自创可降解纯镁金属螺钉用于带血运移植骨瓣的固定,所有骨瓣未见移位。相关研究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在2014年、2015连续两年受邀在意大利国际可降解金属材料大会进行主旨演讲,并应主编Kam Leong教授邀请在Biomaterials杂志发表镁基金属在临床应用转化的述评,推动了镁基金属的临床转化应用。
研制开发了中国多孔钽金属,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基础研究展示中国钽同样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力学强度,并原创设计了多孔钽棒联合带血运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式。此术式将青壮年股骨头坏死晚期保髋成功率提升至75%,中国多孔钽金属的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学科带头赵德伟教授分别赴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德国、印度、芬兰、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就股骨头修复与再造的系列关键治疗技术进行专家讲座或报告,获得与会国内外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通过主办和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本学科的学术地位,扩大了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影响力。在名医赵德伟的带领下,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在治疗技术、科研能力、专家实力、床位规模等方面均已进入国家先进骨科行列,成为综合医院中具有“骨科医院”水平的强大专科。
此外,赵德伟教授作为中国大陆首位ARCO副主席,带领骨科团队获得了2019年ARCO年会及2019年国际生物材料交流会暨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的举办权。今年5月和8月,两大学术盛会将在中国大连隆重召开,隨着中国CFDA官员、美国FDA官员、大批两院院士、国内外众多材料界和医学界著名专家学者莅临大连,将给大连市乃至辽宁省发展新型生物相关产业,展示医疗软实力提供新的契机。
伍建林(辽宁名医):力求精准为患者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医学的需求,影像学科与内科、外科一同成为医院的三大支柱,又有力支撑着内科和外科。因此,影像学科需要领先技术、顶级设备,更需要高端人才。伍建林就是这样一位高端人才,一位因精准诊断而闻名的名医。他总是能为患者做出精准的诊断,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最有利的依据,因此,大连市甚至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
伍建林教授从事影像学科工作33年。近20年来,伍建林教授对肺癌的早期综合影像诊断在全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是国务院政府津贴和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大连市优秀专家和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第六届大连市优秀医师,连续三届成为中华医学会放射性分会全国委员,且担任全国心胸专业委员会组长,带领全国各地100余位委员、青年委员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他每年多次参加国家级高水平学术课题和评审,在全国同行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影响与地位。多年来,伍建林教授培养了硕士、博士以及外国留学生100余人,带领医院影像科团队快速发展,多名年轻医生在全国相关学会任职。
从大连市到辽宁省再到全国,伍建林教授被赋予了诸多头衔,但他始终想的是如何为患者提供最精确的诊断。2016年,伍建林教授率先在我市建立肺结节的多学科(MDT)联合会诊机制,每周四上午至少有与肺结节相关的5个以上学科参与其中。开展两年半以来,会诊的人数从一开始每年五六百例增加到了如今的一千余例,许多患者因此受益,深受我市百姓欢迎。为了让全国各地的患者都能享有这样的便利,伍建林教授多次在学术会议上向全国同行进行经验分享。因为有了这一机制,医院的影像科被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定为“肺结节诊断分中心”,并在医院挂牌。2017年,伍建林教授率先在我市开展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这一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更有助于精准、快速地发现更多病灶,目前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疾病漏诊率明显降低,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此外,伍建林教授长期致力于脑功能方面的研究,“糖尿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和“长期渗透并伴有睡眠不好患者的脑结构变化”这两项研究处于我市领先地位,极具代表性。
方美云(辽宁名医):精勤不倦打造高水准血液病诊疗团队
2018年初,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引进血液病专家方美云教授。方美云是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市政府及国务院津贴,博导,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辽宁血液分会副主委、医师协会辽宁内科分会副主委等多项学术职务,在辽宁省血液病专业具有权威性和很高的声望。36年来,她始终保持着那份对专业的执著与热爱,不断地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取得突破。她擅长诊治各种疑难血液病,特别是淋巴瘤及骨髓瘤的诊治,致力于血液肿瘤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分别得到国家科学自然基金,省科委、市科委的20余项课题资助。作为第一完成人,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2015年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17年获华夏医学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4部。
来到中山医院后,在院领导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方美云教授立即着手科室扩大、实验室建设、团队建设,医院血液科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建设,床位由原先30张扩大至100张,科室细分化建立了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干细胞移植,出凝血疾病三大亚专科。目前,淋巴瘤、骨髓瘤的治疗接轨国内外先进水平,开展的降低风险且适应证更宽的非清髓移植,使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获得了骨髓移植的机会。同时,科室秉承整体性、个体化治疗理念,使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得到准确评估,治疗方案适合自己,治疗后有远期规划。依托于医院中心实验室,血液专科实验室在血液病诊断的水平国内领先,除了常规血液检测外,还能进行基因测序检测。针对一些如血液里肿瘤细胞较少的特殊患者,常规检查无法准确完整的反应肿瘤特征,科室开展了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系统,可以用来做单细胞分子生物学检查,我市唯一,全国少有。
“用有温度的服务方式,提供有高度的医疗服务”一直是方美云教授追求的目标。为此,科室打造6间高标准的层流病房,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每一次治疗中,同时已经选派多名医生和护士接受了国内一流的移植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业培训,还计划与国内多家顶级医院合作,开展最前沿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为给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带来更先进、更人性化的诊疗服务。
在全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方美云教授的带领下,曾经相对薄弱的血液科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无论是科室规模还是疑难重症的诊治技术,均走在了省内同行的前列。
王若雨(大连名医):躬耕不辍搭建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平台
作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是大连地区建立的首个从门诊到病房综合诊疗的一体化科室,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手术、放射、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基因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热疗及心理治疗等多种综合技术,领先国内业界,甚至与国际同步接轨,团队建设和专科细分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始终走在辽南地区肿瘤综合性治疗的前列。
王若雨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肿瘤科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常委、辽宁省放射肿瘤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学组常委,辽宁省第九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人选,大连市第五批优秀专家……在行业内承担起的多个重要角色与职责,也从侧面体现出王若雨教授带领的中山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团队的雄厚实力。
2000年,王若雨教授带领团队率先在辽宁省内开展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技术,成果显著,处于业内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2017年,该团队在大连地区首次利用数字化3D打印模板导向技术,成功实施了放射性粒子植入。在确保靶区剂量分布的前提下,达到术前TPS计划与术中实施的高度吻合,实现精准穿刺、精准复位、精准植入,使剂量学方面质量控制得到严格保障。具有节省时间、安全简便、使植入的粒子分布更符合术前计划等诸多优势。3D打印模板使得粒子植入做到更加便捷、精准和个体化及放射学剂量最优化。目前,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肺部、肝脏、胰腺、盆腔、腹膜后、前列腺等肿瘤,局控率可达90%以上,尤其是肺部肿瘤局控率高达95%。
此外,在王若雨教授的帶领下,科室实现了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项目及基因测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基因精准医疗成为患者个性化精准诊疗的重要技术手段。肿瘤科自成立以来,勇于突破传统治疗模式,通过各科独立分离再以专科设置组建的形式,不断打造升级,将个体化治疗与综合性治疗进行科学整合,不断引领大连市肿瘤综合性治疗风向,开启了肿瘤精准化、微创化治疗的新时代。
曹铭谦(大连名医):严于律己用医德医术提升患者满意度
提起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曹铭谦,所有患者都说他是一名拥有慈爱之心的好医生。但是,曹铭谦教授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却几近“苛刻”,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正因为这样,曹铭谦教授成为享受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学组委员、大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在刚刚举办的“第六届大连市道德模范”评选中,曹铭谦成为了唯一一位医疗卫生行业的道德模范。此外,他还曾荣获“全国医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首届老百姓信得过的好医生”、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健康卫士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团队2012年被评为大连市“工人先锋号”。
从医30多年来,曹铭谦医德高尚,为人低调。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致力于甲状腺和乳腺病的诊断与治疗,率先在大连市内开展“三明治”的治疗方式,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甲状腺、乳腺外科的知名专家。他带领的乳腺外科是大连市最早开展乳腺癌综合治疗技术的科室,是大连市乳腺与甲状腺肿瘤诊疗基地。科室严格按照St.Gallen共识及美国NCCN、ATA指南等标准,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方法,诊断治疗乳腺、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科室在东北三省率先引进了先进的自动乳腺全容积超声成像系统用于对乳腺病灶的全面及精确诊断。
多年来,曹铭谦潜心研究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的治疗技术,以肿瘤切除范围科学适度,淋巴结清除干净,美容效果佳,术后患者存活时间长、疗效好而远近闻名。
大道无碑,大德无形。百年医院的品牌价值,无疑来自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这些为了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医者。他们默默积蓄力量,悄然潜行,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事业,成就医院改革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