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Fern
网上有人问: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最高赞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争“对错”。
看过一个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曾提及他的母亲。他说,76岁的老母亲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屋里灯亮着,只要没人在,母亲就第一时间关掉。
一开始他还告诉母亲,频繁地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有时候只是离开一小会儿,实在没必要关。但在发现母亲每次说“好”,紧接着又关上之后,他再也不和母亲计较这样的小事。
他说,节约用电已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式,不管你怎么说,她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习惯。
很多人就为了自认为“正确”的小事和父母争到面红耳赤,伤害了父母的同时,更是让彼此有了隔阂。
夏天的时候,同事和我抱怨过他的父亲。他说,母亲去世早,农村夏天热,让父亲来城里避暑,结果闲不住的父亲第二天就去广场捡瓶子了。
他告诉父亲这样会让别人说儿子不孝顺,父亲说自己习惯了劳动,也玩不来城里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儿子说父亲不懂得享福,父亲说儿子看不起自己。最后,老人摔门而出,回了老家。
子女应该明白,即使父母的一些行为在你眼里不合时宜、有失体面,但想想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了。
《礼记》中说到“孝子之养”,首先是“乐其心”,就是让父母心情愉快。
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就顺着他们好了,包容和理解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顺。
杨绛在《我们仨》里说过这样的小事: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夫妻相处总会有分歧,有的人就一定要争个对错。殊不知,赢得了结果,却输了感情,自己也不愉快。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和伴侣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不欢而散之后,总有人问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则小故事。一对夫妻吵架,丈夫总让着妻子。妻子问:“明明我错了,为什么还让着我?”丈夫说:“因为我怕吵赢了,输了感情,丢了你,我就输了人生的全部!”
家是藏爱的地方。懂得退出家庭的“戰场”,绝不是逃兵,而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