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云
(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胃肠道息肉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通常无明显症状,但是当息肉比较大时,易导致肠道的梗阻或阻塞,临床上治疗息肉的方法主要根据其大小、形态、有无溃疡及腺体缺失等情况而决定[1]。目前,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和方法,然而手术并发症较多[2],因此应予以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鉴于此,本次研究以我院5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了中医护理作用于其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接受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4±5.2)岁,平均体重(64.4±0.54)kg;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0.5±4.8)岁,平均体重(63.5±0.62)kg。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对比。纳入标准为:①确诊为患有胃肠道息肉的患者;②患者系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再实施中医护理,具体措施有:①辨证施护: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判断为何证,根据辨证的结果予以相应护理措施。②辨证施膳:当行电凝电切术的息肉的体积较大,数量较多时,一般需禁食24 h。禁食期间,注意抑酸及补充营养护理。48 h之后,患者需要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及正常饮食,同时为患者安排合理的膳食,指导肠道湿热证患者食用清利湿热的食物,如白萝卜、马齿苋等;指导湿瘀阻滞证患者适当食用化湿行气的食物,如陈皮、姜黄等;指导气滞血瘀证患者食用益气补脾的食物,如姜、白萝卜等;③情志施护:与患者多沟通交流,谈吐要亲切,用合适的语言指导患者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少思少虑,做到精神内守[3]。④护理技术操作:多数患者术后都会出现腹部胀痛等症状,护理人员使用穴位按摩等方法来缓解其症状。依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按穴部位,用拇指分别对其(主要包括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及丰隆穴)进行按压,每次持续1 min,tid,连续7 d;穴位贴敷护理,使用本院中药专用方调配的膏药贴敷于神阙、天枢、大肠腧、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4~6 h,qd;神阙、上腕、中脘处予电子艾灸。帮助减轻腹胀疼痛。⑤预防并发症: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术后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及正确饮食,密切观察大便颜色、性质、量,血便量多者必要时应行肠镜检查及电凝止血。
①住院时间和手术伤口愈合时间;②术后并发症及不适发生率:主要包括出血、穿孔、感染、腹痛、腹胀;③护理满意度:通过我院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来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采用SPSS 18.0计算,(±s)表计量数据用t检验,(%)表计数数据用x²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住院及手术伤口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住院时间及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对比(±s)
表1 住院时间及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对比(±s)
组别 住院时间 手术伤口愈合时间观察组 4.6±2.2 4.6±2.1对照组 7.9±2.5 8.2±2.3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不适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并发症及不适发生率对比
表3 满意度对比
胃肠道息肉在早期或未发生并发症时多无症状表现,发生症状时多表现为腹胀不适、上腹隐痛、少数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当伴有溃疡或糜烂时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粪隐血试验阳性和(或)黑便,呕血情况比较少见。生长于胃幽门处的带蒂息肉,可脱垂至幽门管或十二指肠,引起幽门梗阻,而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常会引起吞咽困难症状[4]。肠息肉可以分为带蒂的和广基的,通常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发生,严重时可累及全部肠腔。目前,临床治疗多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电切术后的有效护理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医护理是一种符合临床护理实际并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模式[5],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强调把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辩证施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及手术伤口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研究表明,中医护理不仅能有效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适的发生,促进伤口恢复,还能使护患关系更和谐,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在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护理中卓有成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