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丽,史小英
(西部战区空军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突发性耳聋即为特发性聋/暴聋,是指在无耳聋、无耳鸣状态下突发耳鸣/耳聋等现象,数小时、数天后可逐步丧失听力。同时,该病好发于老年病人,且在难以应对该突发状况的同时,造成精神损伤,诱发发怒和急躁等应急反应。目前,临床治疗中多为血管扩张剂,但应疗效欠佳,更会加重病人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怀疑,而这也使护理干预工作尤为重要[1]。对此,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本院诊治的120例老年突发性耳聋病人,思考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突发性耳聋病人急性应激反应的影响,内容如下。
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本院诊治的120例老年突发性耳聋病人,随机划为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在61-88岁,平均(68.17±4.97)岁;部位:26例为左侧、22例为右侧、12例为双耳。研究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在63-87岁,平均(68.22±4.87)岁;部位:25例为左侧、25例为右侧、10例为双耳。各数据比较相似(P>0.05)。
(1)对症治疗。病人均施行同等治疗方式,口服给药、静脉注射,持续时间均为7 d。即取银杏叶提取物70 mg,和Nacl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予以混合输注,每日1次;以10μg/d剂量,静脉输注前列地尔;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剂量为10 mg/d,持续输注3 d时候减少至5 mg/d,仍输注3 d;患耳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丹参酮ⅡA注射液10 mg,每日1次;口服药则为神经营养药,例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维生素B1[2]。
(2)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指导病人按时、定量服用药物;针对听力下降难以正常的沟通的病人,可借助听力测试的形式,告知其需佩戴助听器;打造舒适、愉悦的病房环境,使病人身心能够得到放松;指导病人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少食/不食脂类物,戒烟酒,必要情况下可执行有氧运动锻炼;和病人沟通交流时,需保证态度温和亲切,禁止语气生硬、大吼大叫,若病人听力差但识字可笔谈[3]。
(3)研究组。在对照的基础上使用早期护理干预,①认知、行为干预。于评估病人急性应激反应程度时,可借助认知能力的把控,便于护士能够充分掌握病人应激障碍情况,从根源上的层面消除病人焦虑感、自卑感。②按摩、放松疗法。病人可自行按摩,每日3次,即拇指按压耳后侧,手指位于枕部,拇指末端执行“一按一松”揉捏原则,按摩时间为10 min;再按摩听会穴、听宫穴,各穴位3 min,最后揉捏翳风穴3 min。而在放松疗法中,则可指导病人静卧,双目紧闭处于放松状态,在深呼气的同时给予自我暗示,以此使情绪保持稳定。持续锻炼7 d,每日3次,次锻炼时间为10 min。③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勇于表达内心想法,且通过认真聆听的方式,为其答疑解惑,以便可起到心理疏导的目的。若病人听力差,则可融合书写、手势和目光等手段,缩短和病人心灵距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
比较病人SASRQ评分、总满意度。其中总满意度包含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证明病人满意度越差[5]。
护理前,病人SASRQ评分相似(P>0.05);但护理后,对照组SASRQ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病人SASRQ评分(±s)
表1 比较病人SASRQ评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0 62.03±24.58 47.56±17.54研究组 60 62.97±30.23 34.69±23.41 t-0.1868 3.4079 P-0.8521 <0.05
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则为86.67%,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病人总满意度[n(%)]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病人多集中在中老年群体,应该部分病人生理机能处于减退状态,使听觉器官功能逐步退化,最终应外力因素引起突发性耳聋。同时,该病呈现骤然性,常见于单耳,个别病人则为双耳,于72 h内可表现为听力损伤,常伴有眩晕、耳鸣和耳胀满感等症。传统治疗中,主要以血管扩张剂为主导,借助改善机体耳部血液循环的方式,继而改善突发性耳聋,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另外,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在有效减轻病人应激反应情绪的同时,以针对性、个性化护理的层面,提高病人预后效果[6]。研究可知,对照组SASRQ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即对照组SASRQ评分为(47.56±17.54),研究组则为(34.69±23.41)。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则为86.67%,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突发性耳聋病人,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其急性应激反应,提高SASRQ评分和总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