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村“变身记”

2019-04-28 01:29文丨
遵义 2019年7期
关键词:平正红心挂果

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龚 琴

平正乡老支书黄大发与红心村民分享受脆红李丰收成果(王正庆/摄)

走进播州区平正乡红心村,薄雾轻笼。沉睡了一冬的树木渐次发芽、开花,鸟鸣清脆。路边,不少农民在田里辛勤的劳作,一切都散发着勃勃生机。

因为严重的石漠化,这里曾是出了名的“石头村”“空心村”“贫困村”,没有产业,村民只能外出务工。每年春节,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外出打工的村民们会回家过节,但春节过后,村里又恢复了寂静。然而现在来到红心村,虽然距离春节已经有一个月,但村里的人气依然旺盛,正是春耕时节,田间地头,人们忙着为李树施保花肥,漫山的脆红李含苞待放,仿佛在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

从“石头村”变为“红李村”,红心村探索了数十年。

出 题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红心村是播州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石漠化率达75%,这里杂石丛生,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数百年来,村里的农作物种植相当单一,主要种植玉米、辣椒、高粱。栽种方式也是传统的农业。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点米汤喝”。村民口口相传的顺口溜道出了红心村的难与穷。

在距红心村17公里外的团结村,也遭遇着“石头的烦恼”。 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奋斗了36年,劈山引水修建了一条总长近10公里,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悬崖的“生命渠”,给村民带来了幸福。

老支书的精神也激励着红心村的村民们。再难,再穷,村民也没有想离开这片土地。石漠化,这是大自然留给红心村的考题。大发精神,则为村民点燃了对抗石漠化的信心。

答卷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1998年,当时的遵义县(现播州区)进行坡改梯。乘着这股东风,红心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购买了板栗树苗让村民栽种。遗憾的是,由于村民的意识跟不上,缺乏管护,大多数板栗苗都死掉了。

2006年,平正乡高速路开通。高速的开通不只带来了交通的便捷,更为乡里打开了一扇窗。

现在,红心村的村民们对2010年的那场大旱仍然心有余悸。2010年春夏,红心村已经连续40天未下一滴雨。这对石漠化严重的红心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当年,村里的作物近乎绝收。然而栽种脆红李,缘起于一次偶然的买卖。

就在这一年的夏天,在红心村街头,一个驾驶员拉来了一车脆红李,价不低,8元一斤,居然被人们哄抢一空。脆红李的热卖就像黑夜中突然闪现了一道光,这让正困惑于村里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的唐朝龙灵光一闪,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试试?在向镇里汇报后,红心村组织了10多个种植大户到了四川省古蔺县三道水村实地调研,在经过认真的调研及咨询专家后,大家认为红心村可以种植脆红李。

唐朝龙还记得刚开始种植脆红李时的非议与不解。为了动员村民们种植脆红李,村里开了上百次的群众会,刚开始时,有人不理解,也提出了质疑,“你们要不了几年就要挖掉,就像以前种板栗一样”。“李子种了卖给谁,别种了卖不出去哟!”唐朝龙和村里的其他干部就耐心地讲解,讲红心村的地形地貌、讲脆红李种植的好处、也告诉大家收成之后会有销路……

出路似乎就在眼前,但仍有团团迷雾。

破 题

红心村要拔掉“穷根子”,摘掉“穷帽子”,必须要开对“药方子”,对症才能下药。

受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在村民的心中,只有种玉米、高粱才有收入。对改种李子有一种抵抗情绪,李子能长成吗?收成后卖得出去吗?这不只是村民的疑惑,也是村干部和乡干部的疑惑。

为了更好地解惑,平正乡邀请四川的脆红李种植专家来到村里考察,结论让大家放心:红心村的土壤、海拔、气候、以及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适宜种植脆红李。并且相对低海拔地区,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的红心村更适宜脆红李的生长。

2012年春,在多次召开群众会及请村民到四川古蔺实地考察后。村里种下了第一株脆红李。当年的栽种面积为200亩。不久后,时任遵义县县委书记穆嵘坤到红心村考察。看着还是小树苗的脆红李,穆嵘坤指出,这200亩脆红李还形不成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扩大栽种面积,做大规模。通过多方努力,红心村争取到石漠化治理与植被恢复的专项资金,将资金用来购买了2700亩的树苗分发给村民栽种。

春去秋来,三年时光匆匆而过。最初栽下的脆红李开始挂果。

脆红李不只改变了种植结构,绿化了荒山,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让人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如果石漠化是大自然留给红心村的考题,红心村迎难而上,出题、破题、答题,交出了一张靓丽的答卷,也实现了从“石头村”到“红李村”的华丽转身。

由于气候、土壤等的优势,红心村的脆红李皮薄肉厚,个头较大,含糖量更高,酸味小,果肉更脆。刚一上市,就受到顾客的青睐。便捷的交通也让红心村的脆红李不愁销路,每到果实成熟时,来自播州区、遵义市区及重庆的客人就会到村里采摘,3-5元/斤。

平天友是较早种植脆红李的村民,2017年,平天友种植的第一批脆红李上市了,当年就收入了4万多元。

2018年,村民简学超的脆红李也挂果了,11亩脆红李收入了5万元。简学超算了一笔账,以前种玉米一年只能挣几千元,他种下的脆红李才初挂果,还未到丰果期,能有这样的收益真是让人喜出望外,再过两年相信收益会更可观。

村民商顺芬是唐朝龙的母亲,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有着自己的坚持。虽然看到村民们陆续种植了脆红李,儿子也种了不少。但商顺芬仍然固执地只种玉米和辣椒。在她看来,种脆红李费钱,要请人剪枝、要请人拔草,浪费。直到2017年,脆红李丰收。唐朝龙将地里的李子摘了,只余一点儿李子在树上。母亲有一天拔草时将剩下的李子摘了卖掉,就是这些剩下的李子居然卖了1800元。商顺芬惊叹:天呀,我要种几年玉米才能卖这多钱呀!从此,老人改变了看法,也开始栽种脆红李。

因为种植脆红李,曾经寂静的小山村再次变得热闹起来。外出打工的村民们陆续归来。

和团结村一样,红心村也成为了回得来的故乡。

村民周国华长期在外务工,打工时一个月也能挣4、5000元。在以前,周国平也不信种李子能挣钱,在看到周边的人们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后,周国平回到了家乡。2016年就栽种了10亩,现在,他正等待花开、等待结果。

2018年,为了更好地指导村民种植脆红李,由平正乡出资长期聘请了脆红李种植专家胡如方到乡里培训村民。分片给全乡果农讲解脆红李种植、翻土、施肥、剪枝、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技术,建立果农与专家的长期互动关系,充分吸收脆红李种植技术成熟地的经验。让群众真正掌握管护技术,杜绝只种不管理现象。

付出总有回报,2018年红心村脆红李的种植面积为7700亩,投产挂果4000亩,收益达400万元。2018年红心村的人均收入为9652元,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在多年与石漠化的斗争中终于找到了方向。

今年预计收益可达600万。如今在红心村,房前屋后、路边田间,只要能利用的地方都被村民种上了脆红李。

由于红心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交初显,平正乡在2017年的退耕还林工作中,在团结村、凤凰村等大力栽种脆红李,现在全乡的栽种面积达17000多亩。据平正乡人大主席敖文红介绍,平正乡正在申报脆红李的地理标志产品,着力提升脆红李的美誉度、知名度。采取“集中设点、自主采摘、电商收购、举办采摘节”等方式销售脆红李。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延长产业链,对脆红李进行深加工,建立与外地水果市场的联系,搭建销售平台,打通销售渠道。

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红心村与石漠化的斗争还没有结束。团结村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老支书仍在散发着光和热。红心村的改变也仍在继续。村民们期待着更多惊喜。

猜你喜欢
平正红心挂果
三亩阳光玫瑰 挂果两年咋能卖到29万?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心心相印数独
一颗“红心”,只为一个使命
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
学习书法“分布”三阶段
走进孙过庭书法三段论的世界
赵孟頫平正书风浅析
南方鲜食葡萄三次挂果技术
脐橙春梢母枝挂果生态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