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桦 温川飙 高原 彭安杰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智慧医疗快速推进,信息技术也将助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中医药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多在融合医药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和现代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开设,承担着培养复合型医药信息化人才的重任。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临床应用系统编写的交叉学科教材的特色、内容及功能设计,为中医药信息化实例教学、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针灸 数字化 实例教学 功能设计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科技发展基金(MIEC160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44-02
1.引言
中医药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是培养具有中医药基础知识,并能融合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笔者通过大量信息检索查阅,国内针灸数字化教材基本处于空白。本文拟研究以科研成果为依托,以自主研发的“临床针灸辅助系统”为实例,编写“临床针灸数字化导论”特色教材,为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针灸数字化研究提供实例教学参考。
2.临床针灸辅助系统简介
笔者所在单位自主研发的“临床针灸辅助系统”(专利号ZL 2012 2 0372919.X),平台系统通过整理中风、面瘫等18种常见疾病的典型病案,将针刺穴位、图示、针灸时长、补泻手法等临床操作规范数字化,实时记录治疗的操作流程,自动生成的电子病历可供随时查询或定制打印,实现治疗信息的自动汇总,供相关机构实施评估和远程技术监督,规范针灸医生的临床操作,根据当前收集的数据及历史数据来判断不同的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快速并准确地制定或调整诊疗方案[1]。
3.教材特色及功能设计
3.1教材特色
(1)内容全面:包含发展现状、系统研发、应用实例、成果推广,以及软硬件一体设备研发展望,让学生对针灸数字化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针对性强:针对中医药院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
(3)实用性佳:教材编写中的案例讲解采用当前临床应用的针灸数字化技术和软件系统,让学生掌握实用的数字化技术和医疗信息系统。
3.2 内容设计及功能
教材内容注重条理性及可读性,依据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展开编写,主要设计七章:发展现状→软件系统研究内容→临床针灸治疗辅助系统介绍→应用实例→成果推广→软硬件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发展前景及展望。
3.3 融入多媒体元素
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依托,课程讲授和立体教学平台中将增加多元化数字素材[2]。
(1)3D模拟图像:如在介绍针灸优势病种选穴时,利用3D图,直接的感官上刺激能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趣味;
(2)模拟动画:模拟临床医生操作,体会将针刺穴位、图示、针灸时长、补泻手法等临床操作规范数字化过程,模拟实时记录治疗的操作流程,自动生成电子病历;
(3)模拟开发:课程后期,让学生团队参与硬件设计与开发,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效果图,为软硬件一体化研发提供参考。
4.特色教材创新点
4.1以临床实例为依托,注重教学实效
中医药信息化人才的本科培养阶段中,由于学科交叉性强,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教材从实例出发,对目前针灸数字化存在的问题、临床优势病种数据库的构建、电子病历生成、决策支持算法研究等进行讲述,通过项目导入、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的创新,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2从科研成果拓展,注重应用推广
临床针灸数字系统属于针灸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采用了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物联网、融合“互联网+中医药”技术,立足于中医院临床业务的实际需求,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讲解,学生可参与后期系统优化和软硬件一体化开发,有利于针灸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5.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高速的信息时代。《临床针灸数字化导论》作为针灸学与信息学融合的特色教材,以科研成果为依托,从实例教学角度出发,帮助学生高效、便捷地学习,同时也契合“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和研究方向,促进该学科的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温川飙,袁秀丽,王俊娟.临床针灸辅助软硬件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上海针灸杂志,2012(12):930-931.
[2]谭静,罗明,彭艳,林亚平,阳仁达.《实验针灸学》数字化教材特征分析及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192-193.
作者简介:
叶桦,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针灸推拿学、中医药信息化。
彭安杰,男,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虚拟现实技术、中醫药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