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新型的信息时代中,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模式的革新以及教育内容的先进性的变革,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吸引力、生动性以及感染性,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稳定的变革,应当抓住机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适应时代的变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新媒体形态由于其在技术层面以及形态层面都具备和传统的媒体形式所不同的形式,因此它相较于旧的传媒表现出了更大、更广阔的空间,如今无论在市场、价值、高校各个层面都表现出了新型的媒体形式的强大功能,高校也应当积极引进新媒体科技,促进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
一、新媒体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视频、图片、音频、摄影等都属于新型的媒介传播方式的范围,这体现了新媒体的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时代性特征,新的传播媒介形式运用于思政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对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渴望。现代高校可以把微信、微博等先进的传播媒介都运用到思政教育中来,同时指引学生正确的运用这些新兴的媒介来学习和补充知识储量,这对于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魅力也起到关键作用,使思政教学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对思政教师来讲也是一种工作上的鼓励。
(二)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利用新型的传媒平台进行教育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沟通可以促进高校教师运用新型媒介进行教学的能力,同时可以降低时间以及空间对学生学习带来的各种条件的阻碍,是一种对于以往教学方式的创新。快捷的、方便的、极具实效性和应用性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氛围的活泼,既是对新的思政教学方式的掌握运用,同时也开辟了更新的思政教学的渠道。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运用新媒体的路径
(一)构建平等互动新环境
当今社会中新媒体时代的推进,对于高校中思政课堂的引领和创新是具有关键推动作用的,对于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独立的性格具有好的影响,同时,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面对的教学资源都是平等的,正是这种平等使人们在一个和谐平稳的学习生态下自由的发展,对于大家共同探讨问题提供了便利性,也促进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尊重和敬爱,使教育者的亲和性更加的凸显出来。不仅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教师在新媒体环境下所接收的知识面也是平等的,为教师们补充自身营养,锻炼自身的教学本领起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当代高校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换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的以填鸭为主的教学模式是非常紧迫的时代要求,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需要在这种自由、开放的学习体系中进行自我架构和锻炼。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中之重,对于凸显教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既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起到了拓宽作用,同时如果引导的不够到位,也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甚至会对大学生的生命产生一些威胁,因此思政教学的育人的根本的宗旨在这时应当凸显出来。应当在进行教学时,抓住学生迫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思想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重点,切实关心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最关切的事情就是思政工作最需要面对并给予解决对策的重点,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疏导时,也应当关注问题的出发点以及学生所最需要解决的重点,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入手寻找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着力点和解决脉络,尊重个性特征,使学生们体会到思政教师和学校的良苦用心,主动配合教师解决自身的问题。从这一角度看出,思政教育的导向是以服务为主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教学的目的。
(三)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旧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通常会脱离现实的真实情况,导致所教授的内容同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脱节,对于国内的发展情况把握不够准确,国际的变化更加甚之。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正逐渐的改变着这一现象的状况,人们之间的距离因为新媒体的发达仿佛正变得越来越小,世界通过媒体时代也渐渐的融入进了一个小的范围之内,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重视起新媒体的引入,使高校的思政工作不落后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学生通过新媒体更好的了解时事政治和社会百态,通过思政课堂对大学生的教化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
三、结语
思想教育工作者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教学形式的广泛性以及多样性,通常只是将教学内容以填鸭式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主动性起到极大的遏制作用,不利于新的思政教学思路的形成,按照新的教育改革的要求,思政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的意识,同时,在使用新媒体的时候应当防止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春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5):73-75.
[2] 贾洪岩,韩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8):173-174.
[3] 徐志先.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讨[J].科技资讯,2014,12(20):211.
作者简介:王超,男,1987年9月生,汉族,祖籍山东省临沂市,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工作于曲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