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文化是一种与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红色政权密切联系的积极进步的文化,它连接这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现状、并作了原因分析、提出提高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
文化心理认同感是当代高校大学生众多认同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心理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受到周围大众文化的长期影响,从而使其成为个体心理特征的一部分,具有极大稳定性,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自觉地与其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与外来践踏红色文化的各种非法行为作斗争,把红色文化深深地化植入自我结构,建构起自我生活意义、生活目标的全过程。
一、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现状
红色文化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高贵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所倡导的对理想、信念孜孜不倦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以及革命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公无私、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忘我工作、脚踏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等崇高心理品质,正是当代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在内心深入需要学习的宝贵财富。而生长在当今幸福生活中高校大学生们是否在心理上认同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能否引起高校大学生共鸣与思考?
为此,笔者商丘市五所高校大学生为例,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82份,问卷回收率达98.2%。其中大一学生占30%,大二学生占30%,大三学生20占%,大四学生占20%,城镇学生占62%,农村学生占38%,文史类学生占48%,理工类学生占40%,体音美类学生12占%,从性别、城乡、专业类别三方面分别进行统计。
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为主,网上问卷、专题座谈或随机抽查为辅。调查对象采取无记名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的代表性受到抽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小,本次问卷调查信度、效度和科学性较高。
通过对结果统计分析: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期待和心理认同感虽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但大多数高校大学生也是非常看重革命精神的,对此持积极、乐观心态的学生人占到63.2%。由此可见在高校大学生中,认同革命精神比例是比较大的,是值得给予肯定的。高校大学生也是应该端正革命态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3.8%的学生不了解我国红色文化;45.6%的学生并不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先进的文化;2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宣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63%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离我们很远;56.2%的学生认为革命精神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47.5%的高校大学生认为红色文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应加大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有42.6%的高校大学生去过革命老区参加过相关红色主题活动,有56.9%的高校大学生打算去红色革命区参加相关红色主题活动,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去红色革命去参加主题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有43.9%的高校学生对红色革命景区的印象是当地人民继续保持着良好的民风,能够对当地革命精神娓娓道来,深受感染,这说明革命老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已经深刻领会红色革命精神,也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在当地人的身上学习到红色精神,是成功的,只是这一比例不高。
有58.2%的高校大学生认为接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教育主要是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关于人民群众对当地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满意程度方面,我们通过统计发现:有20%的高校大学生认为比较满意,8%表示非常满意,60%表示一般满意,12%的人认为不满意。关于您认为红色文化在哪一点上最吸引你方面,有72%的高校大学生选择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20%的高校大学生选择跌宕起伏的革命历程,也有8%的高校大学生选择毫无吸引力。
通过这些发人深省的数据,我们需要思考高校大学生的真正的文化诉求到底是什么?他们真正在关心什么?想了解什么?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总体而言是较低的,这一现象不仅会使部分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变化,也会使他们的行为方式扭曲,如沉迷网络无法自拔、丧失奋斗目标、感情淡漠、责任感降低、贪图享乐,甚至一心向“钱”看,把赚取更多的钱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而高校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基地”,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平和、健康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低原因分析
(一)拜金主义思想使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受到腐蚀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起来成为了大部分人的一生追求,再加上西方国家外来文化的不当影响,一心向“钱”看,部分人奉行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盛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处于涉世未深的高校大學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一心一意考上大学的目的就是多挣钱,只有多挣钱能才过上好生活,因此,对红色文化中提倡的“勤俭节约、甘于奉献”精神不认同,甚至是抵制,不了解、也不想了解红色文化是一部分高校大学生的现状,由此造成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低。
(二)个人主义思想使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受到冲击
现在社会信息高度发达,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了解各项信息,西方国家也利用“信息全球化”这一“网络超市”向世界各国输出自己的不正确价值观和扭曲文化,使高校大学生在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选择上产生迷茫,部分高校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抵制本土文化,使他们对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缺乏正确认识,甚至怀疑红色文化的真实性,进而批判红色文化,自身固有的本土文化根基都可能严重受损,由此产生了无助之感,之所以对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低也不难理解了。
(三)高校红色文化宣传方式单一
高等学校是我国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宣传的重要基地,也是当代高校大学生接受、消化、传承红色文化的主要阵地。但在高等学校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方面存在两大不足:
(1)走形式现象严重。在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部分高等学校追求短期利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早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大指标,无论是理工科学校、还是文科类、综合类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从上级到下级、从课内到课外,从老师到学生,就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了重要指挥棒,但却忽视了学生社科、人文精神的培养。虽然在形式上也开展过唱红歌大赛、重走长征路、参观革命老区等红色文化活动,但学生因忙于考研、就业、参加第二課堂活动,或勤工助学、兼职等,参与人数和参与时间都较少。
(2)课堂教学满堂灌。国家早已经将把红色文化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内容,但部分高校却忽略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00后”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强行灌输,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方式单一,导致了绝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不感兴趣,甚至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偏见和反感,消极学习、被动接受,不易产生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当高校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思想冲击时,把握自我成为一大难题,迷茫感和困惑心理由此出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判断,也无法看清本质,最终导致红色文化在多元文化的“袭击”下逐渐凋零。
三、提高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之策
(一)红色文化产业要与时俱进
总体而言,红色文化不仅仅只有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乐于奉献的积极革命精神,也有盲目个人崇拜和血性的暴力斗争消极影响,因此红色文化在宣传方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与时俱进,以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逐步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在红色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和正面价值上下功夫,久而久而就会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心理认同感。
(二)创新红色文化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
红色文化的宣传主人公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有文化、有知识的高校大学生是主要宣传人,发扬革命精神、宣传红色文化必须要充分依靠他们,创新红色文化宣传形式,提高红色文化宣传效果,可以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现代宣传媒介,使红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红色文化在当代高校大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使他们成为红色文化的自觉传播者。
(三)改革高校课堂教学法方式,提高红色文化育人效果
高等学校要通过课内、课外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充足的红色文化精神食粮,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使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红色文化价值观念,如高校可举办红歌会、大型校园历史舞台剧、学生讲红色文化故事大赛等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宣传载体,提高红色文化育人效果,帮助高校大学生建立起较强的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李方祥.弘扬红色文化 增强文化软实力[J].文化软实力,2017(04).
[2] 温树峰,吴瑾菁.2000年以来的红色文化研究综述[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商丘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引导机制研究》研究成果,立项文件编号:商社规办〔2018〕3号。
作者简介:王召会(1982- ),男,硕士,高校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