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奎章阁书画收藏对中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2019-04-27 01:42张苏霖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博物馆

张苏霖

摘 要:在中国漫长的收藏史中,盛极一时的公私收藏和公开展示收藏的雅集活动,给中国的博物馆发展留下了至关重要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前博物馆时期”的公私收藏中,历代宫廷鉴藏机构在保护、传承中华文化遗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游牧民族统一中国的元代,也曾短暂地出现了一个特别的机构,这个机构便是元代的奎章阁学士院。文章将元代皇室收藏以及有关奎章阁学士院的相关文献资料作为考察、研究之主要依据,来探讨奎章阁的建立对于民族文化赓续绵延以及对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奎章阁学士院;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交流

奎章阁学士院是元代元文宗在位期间著名的文化政治机构,天历二年(1329年)建于元大都西宫兴圣殿西廊,据学者王璞子考订“兴圣宫的遗迹约在今北京图书馆一带”。元文宗是元代雅好文艺的皇帝中最为出众的一个,由他一手主导的奎章阁学士院,在其在位的四年间,汇集了大批有才智的文艺之士,极大地促进了元代的文化建设,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收藏鉴赏和文学创作事业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可以说,奎章阁的建立在元代犹如洪水中的“诺亚方舟”,使得民族文化赓续绵延。文宗死后(1332年),这个机构便不再受重视,1340年更名为宣文阁。奎章阁学士院从1329年创建到1340年改换机构,存在时间不到十二年,其兴盛的时间仅为文宗在位的几年,即便如此,奎章阁在文化遗产的呵护、历史文脉的维系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不应被人们忽视。它所存在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对于“藏品”的生命的延续,它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书画鉴藏活动架起一座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使得多民族文化在小小的奎章阁内相互交融、碰撞进而迸发新的生命力。

一、元代奎章阁学士院的建立

中国的博物馆虽发展较晚,但盛极一时的公私收藏和公开展示收藏的雅集活动,却给中国的博物馆发展留下了至关重要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的遗产。在中国漫长的收藏史中,就公私收藏规模、规格相较而言,我国历代宫廷内府收藏的规模、规格远比私人收藏大得多。

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朝这样一个对文化事业理解不足的朝代,它的宫廷内府所藏藏品却异常宏富。元代,内府所藏书画作品的主要来源是南宋和金的内府收藏,当时内府裱画师焦庆安对需重新装裱的作品略作统计,仅是需要裱的卷轴就多达“计一千单九轴”。英国学者奥瑟·崴里曾经认为:“元朝的统治者蒙古人不过是一群警察,他们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影响,就如同英国博物馆的看守对博物馆内从事研究工作的高尚人士产生的影响一样,没有太大的作用。”但事实的真相却并非如此,这就不得不提到元代的一个特殊机构——奎章阁学士院。

奎章阁学士院是元代第八位皇帝元文宗图帖睦尔在位期间著名的文化政治机构。文宗在位的四年间对这一机构给予了极高的期望和特殊的地位,使得这一机构成为了元代文化建设的代表,更繁榮了元代的艺术收藏鉴赏事业和文学创作。从1329年创建到1340年改换机构,其存在的时间虽不到十二年,但却在元代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

天历二年正月,奎章阁学士院组建之初的出发点,仅仅是文宗在“听政之暇”与贤明的文臣,学习书史、讲论史籍、“以知古今治乱得失”的地方。天历二年二月甲寅,元文宗图帖睦尔正式立奎章阁学士院,秩正三品,三月便辟出了奎章阁。此阁是专用来收藏文宗的图书和宝玩的地方,所藏图书、宝物皆为古制中的精品。此阁建立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文宗能在“万机之暇,观书怡神”,与阁臣赏鉴法书器玩、谈论文艺。

奎章阁学士院下辖的三大机构分别为:群玉内司、文艺监、鉴书博士司。

群玉内司,是奎章阁学士院传用以收藏“凡皇族宝训暨诸载籍与夫玩好之珍”的部门,其职能是“掌管奎章图书宝玩,及凡常御之物”。《元史·百官志四》曾记载,文艺监的工作,专以国语敷译儒书,及儒书之合校雠者俾兼治之。其下设两个部门艺林库专门掌管藏贮书籍,广成局则是专掌传刻经籍及印造之事。

三大机构中的鉴书博士司最为特殊,它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机构,只因鉴书博士司中最主要的官职只有一个,即正五品的鉴书博士。而这一官职的特设皆因一人,此人便是元代画家、书画鉴赏家柯九思。姜一涵认为柯九思是奎章阁学士院的象征人物,可以说,他的存在真正影响了奎章阁学士院的的意义。文宗规定“凡内府所藏法书名画,咸命鉴定”,由此可见文宗对于柯九思鉴赏书画能力的重视,进而使得奎章阁学士院成为一个以书画、宝玩收藏、鉴赏为主的机构。

二、文宗时期奎章阁的书画收藏

元文宗时期的内府收藏了很多唐、五代、宋时期的书画艺术珍品,由于奎章阁的藏品没有著录传世,我们只能从傅申先生的书中得知,奎章阁文宗时期由柯氏鉴定的藏画有46幅,书法作品8幅。这些数字虽不能代表文宗时期内府所有藏品,但也可让我们从冰山的一角领略当时内府书画艺术珍品的丰富。其中所收藏的《清明上河图》《步辇图》等一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珍品,更是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奎章阁学士院所存在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对传统书画艺术进行简单的收藏保护,充当一个“仓库的看门人”的角色。奎章阁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书画集会活动铸起了一艘来往于多民族文化之间的船舶,使得多民族文化在小小的奎章阁内相互交融、碰撞进而迸发新的生命力,成为“文化的摆渡人”。

三、书画鉴赏活动上的多民族文化交流

元朝是由蒙古帝国分裂后扩建成的王朝,成吉思汗凭借骁勇善战的铁骑扫荡世界时,他们甚至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草原游牧文明的特征就是“曰征伐,曰蒐狩,曰宴飨”三者而已。直到元朝统一中原辽、金以及南宋,实现了“江南平而四海一”后,才有了“车书大同,弓旌四出,蔽遮江淮,无无复限制,风流文献,盖交相景慕,惟恐不得一日睹也”的盛况,各民族的文人画士借此风气,开始乐于鉴定书法、名画、古器物,蒙古与色目贵族也因此被汉宋文化影响。姜一涵在《元代奎章阁及奎章阁人物》中就曾指出,元文宗的姑姑鲁国大长公主就是一位热衷于书画收藏和举办艺术雅集活动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奎章阁内陪文宗鉴赏书画的官员构成上有着极为浓厚的多民族色彩。众所周知,元朝是一个由蒙古族统治的少数民族专政,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朝代。蒙古统治者为了管理方便,将人群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出任奎章阁大学士的忽都鲁都儿迷失、赵世延、阿荣、阿邻帖木儿等人皆为蒙古人或色目人,没有南人和汉人。南人和汉人虽在朝廷中任职不少,但基本都在五品以下,这些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人与南人在元王朝中央权力机构中受压制的现实。发生在奎章阁内书画品鉴题跋活动,却打破了人们等级、族属的界限,使得这些馆阁文人画士在谈论、探讨和品题的过程中消除了彼此的隔阂,相互师法,共同吸收南北的多民族文化。受鲁国大长公主的影响,元文宗在奎章阁学士院建立后,除了去朝会之外,几乎日日到奎章阁进行书画集会活动,与文臣艺士一起赏鉴题跋书画,讨论书法。

在文宗时期的奎章阁内,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例如元文宗在天历三年(1330年)正月,与其最喜欢的几位臣子,柯九思、雅琥、虞集和李泂一道赏鉴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并在观览后题诗。“画上题诗、题文在元代空前高涨”,在奎章阁内举行的书画集会活动中,“观览题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将不同民族的群体维系在一方书画之上,使得这些相为僚属的馆阁文臣,亦师亦友,成为了文学家、画家与鉴赏家的综合群体,那些彪炳史册的文学家诸如欧阳玄、萨都剌、马祖常、康里巙巙、宋本、虞集、揭傒斯、柳贯等人皆因奎章阁的“观览题跋”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切磋。陈传席先生就曾说,“元代几乎所有的画家都有诗文集存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题画、议画的诗文存世,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元代这样,诗人和画家关系那样亲密”。这样的“观览题跋”活动不但对元代文坛、诗坛影响巨大,更开启了中国文人画的辉煌时代,与此同时,民间的文艺人士也被官方的书画鉴赏活动风气所影响,这使得元代的书画鉴藏进入了一个繁荣非凡的时代。

奎章阁内那些被鉴赏的书画藏品,已经不再是静止的物,那一次次的“观览题跋”对阁臣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他们把真正的文化精髓传承下来,并赋予新的生命力。就书法方面来说,奎章阁学士院的多族官员中,就有很多书法文艺之士,即便有些不善创作,但也多擅长鉴别、赏析。元代文宗时期的奎章阁文人群体之所以能在诗、书、艺上全面发展,正是与其频繁地鉴赏、品评元内府的经典法书有着极大的关系。可以说奎章阁对元代中后期书画、文学人才有非同小可的栽培之功。

四、从“奎阁天地”到“诺亚方舟”

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大都经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沉淀才得以形成。文化特色形成不易,毁坏却在转瞬之间。如果没有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再辉煌的文明也终将会被岁月的尘埃裹挟而去,而后消失、毁灭、不可再生。北宋曾经倾一国之力、旷代之才,收藏积累的大量的书画珍品,却经靖康之变全部落入金人的手中,而金人又被蒙古所灭,“士大夫死以千百数”,更何况是士大夫手中把玩的书画作品,而真正留存到蒙元统治者手中的,又不知损坏遗佚多少。经元代几代帝王的积攒,到了元文宗开创奎章阁学土院,有柯九思那样的鉴藏大家协助,藏品才得以渐丰。

这些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历程中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是对历史和传统的见证,是人类智慧源泉,更是奎章阁时代文臣创新与发展的基石。“藏品若被利用好,便不再是靜止的对象,而能成为可以引起化学变化的催化剂,它们对观赏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巨大,对艺术生命有再造之工,会催生新艺术品的诞生。”从“物品”到“藏品”,奎章阁学士院实现的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在阁内进行的书画鉴赏活动,实现的才是文化遗产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杨瑀撰.山居心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威德纳.中国画家与赞助人(二):元朝绘画与赞助情况[J].石莉,陈传席,译.荣宝斋,2003,(2).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