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传统文化的动态演绎与创新

2019-04-27 00:14狄聪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王羲之动态文言文

狄聪玲

目前,碎片化、肢解式的文言文教学方式依然横行无忌,因其片面重视静态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文言文教学早已经沦为了语言训练的工具,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失去了生命力。教学中对作品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的关注严重缺失,使文言文作品变得干瘪、丑陋,失去了灵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包括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目标与内容”除了梳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外,还要求精读作品,体会作品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写出阅读感受等等。显然,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非常注重作品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与意义。换言之,就是要让作品“活”下去。

那么,怎样才能让经典“活”在学生的心中呢?

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动态演绎与创新。即将文言文作品中所反映的真、善、美与现代人的生活、情感、追求等相沟通,让学生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某些情愫、哲理、美德等是亘古不变的,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生成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新的认识,这样,传统文化才具有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以《兰亭集序》一课的教学为例,此文的抒情说理部分历来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其中关于死、生和长命、短命的感慨,学生总感觉莫名其妙。教师授课时,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悟的现实意义。文中叹到:人们的爱好、个性虽千差万别,但若遇到所喜爱的事物,便会自得、高兴、满足,对于时光的流逝却浑然不知;等到对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厌倦了,才恍然大悟,原来再喜爱的事物,也可能在一瞬间化为陈迹(即很快就在自己的世界里消亡了),而人的生命最终也是要走向尽头的。这样说来,死和生的确是值得思考的大事啊!

如果仅仅理解到这个层面,那王羲之的人生体悟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没有生命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将其投射于现实社会,与自己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不少学生联系到明朝时期流行的“促織之戏”和清朝的鸦片大行其道,那些沉溺其中的人无不是“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转眼间挥霍尽了青春,有的败了家,有的亡了身,更甚者间接导致大清的亡国,悔悟者又有几人不痛惜呢?还有学生联系自身的学习、生活,反思自己沉迷于网游之中而浑然不知,转瞬之间,高中生涯就会结束,那时定会如作者所言“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所以,面对自己喜好的事物,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能认识到这个层面,王羲之的思想就在后世读者的意念中复活了。

对文中王羲之思想的创新层面的见解是这样的:“欣于所遇”并“快然自足”的结果并不一定会“所之既倦”。莫言笔耕不辍,屠呦呦持之以恒,他们完全没有倦怠,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取得成果之时,人们莫不“感慨系之”,但那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人生当如此,才不会死有所憾,生有所悔!这样王羲之思想不但在读者认识中复活而且焕发出新的生机,作者“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也才真正具有了现实意义。这样应该才算是对传统文化的动态演绎与创新。

进一步探究,文中不可忽视的哲理之思在于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关于这一点,自古及今,人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思索,可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文学命题。先秦时期,庄子在《逍遥游》中感慨“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唐代大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等无不透露出人生短促的悲凉。而苏轼“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完全超越了对生命个体意义的思考,让人豁然开朗。到了当代,史铁生告诉我们:“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由此不难看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我国文学作品的一个古典、传统命题,是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的。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兰亭集序》主题的生命力,消除与作者思想的时空距离,才真正让这篇经典作品在学生的世界里“活”下去,达成本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目标。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传统命题还有很多,例如乡愁、爱国、爱情等等。围绕这些命题的创作同样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以动态演绎的方式对它们进行深入解读与探讨,“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的课程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通联: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

猜你喜欢
王羲之动态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王羲之送字
大书法家王羲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书圣王羲之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