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国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习惯;兴趣;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44—01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拓展个人见识、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方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多读书,就能够明白事理,通晓其含义;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过程中做好阅读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宋朝诗人陆游也曾经感叹:“书到用時方恨少。”只有在平时多进行阅读练习,才能够不断地积累知识,在用的时候信手拈来。所以,从小学时期起,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以便他们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地积累知识素材,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特别是学习习惯,不仅关系到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任务,同时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人处世也有重要的影响。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就更加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外部环境,例如,阅读素材的准备、分配,以及学生阅读时间的安排等;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小动作”,比如有感情的朗读、轻声的默读以及浏览式阅读等,对于一些好的文章就要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摘抄、笔记,做好学生阅读的指导汇总。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交流
学习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伙伴,就容易使学生“闭门造车”,只有将平时的学习心得、学习感悟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讨论,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认知,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分析,也能够使他们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阅读心得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最近阅读的好文章进行分享、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们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各项能力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提升素质。
三、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愉快、有效地进行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学习没有自己完整的认识,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用知识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到学习的喜悦。比如,阅读就是一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事物,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一些经典篇目让他们进行阅读,比如,一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成语知识、通俗小说等,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得到进步与健康发展。
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余,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借助学生的阅读兴趣来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学习。比如,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度、成语词汇的积累以及语言感情特色的感悟等,只有培养了学生这些基本的文字运用能力后,才能够保证他们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体会、感悟、学习。
五、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实践,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在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知识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可以是阅读后的读后感、阅读心得等,让学生能够将自身的体会用书面形式进行总结,加深阅读印象。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会,比如在学习完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后,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孝敬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让他们真正地将理论化为实践。总之,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