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梅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师;课后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24—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中大批的农民离开故土涌向了城市,成了打工一族。由于受户籍制度、经济条件、个人主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将子女留在农村老家学习和生活,因而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环境等问题都成了社会热点,引起了许多媒体、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的普遍缺失,父母的关爱与引导的缺失,导致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交际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成为了弱势群体。在学习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及成就感等问题。在心理方面,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分开生活的时候,年龄一般较小,其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缺少相应的指导与关怀,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有自卑、紧张、胆小、抑郁、自闭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性格等方面的问题,也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与人交流。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这样的困窘局面,父母鞭长莫及;陪伴他们生活的祖父母辈一般年老体弱,能给予他们的最多就是温饱,其他方面爱莫能助,剩下能给予他们最多帮助的就是学校和教师。在上学期间,教师是陪伴农村留守儿童时间最多也是影响最大的团体。如果在课后,教师能够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相应的策略进行引导与疏通,一定会给这些弱势群体送上一些关怀与温暖,可以为改变我国当前留守儿童的现状贡献一点力量。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真心关爱留守儿童
首先,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作为弱势群体的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温暖,不歧视、不忽略留守儿童,真心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所有的一切行动与帮助,都是建立在教师真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之上,如果缺乏这份真心,那么一切策略都将大打折扣。教師要从心底乐意关心、愿意帮助留守儿童,那么所有的行动与付出都会事半功倍,这是前提,也是基础。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家访、走访以及与父母沟通等渠道,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父母外出以及监护人,甚至包括留守儿童性格、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情况等相关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全面掌握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性格倾向等,然后才能够有的放矢,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帮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开展心理疏导
在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之后,面对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教师应该在课后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不同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要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存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教师应该多鼓励,给予肯定,让他们从内心肯定,欣赏自我,从而为以后身心的良好发展打好基础。而存在焦虑、紧张心理问题的孩子,教师要充分了解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焦虑、紧张,导致其出现这种问题的诱发事件是什么,从而提供相应的帮助,让孩子逐渐消除这种心理障碍。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科技手段,比如电话、电脑、网络等,提供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交流的机会,从而让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得到关怀与温暖,让其身心健康发展。
四、丰富课余生活
丰富课余生活也是教师在课后可以帮助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教师可以发掘留守儿童身上的潜力,培养其兴趣和爱好,从而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让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而产生的孤独有所寄托。教师还可以采取结对帮扶的方法,可以一个教师带领几个留守儿童,成立兴趣小组,另一个教师带领另外的留守儿童,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还可以定期组织竞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学生们之间的团结,培养其交往能力,也容易让其产生成就感,让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不忘安全教育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都较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自我保护意识也较为淡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大多都年老体弱,且文化层次较低,不能给予其有效的保护,也不能提供有效的安全教育,所以留守儿童身心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对此,教师应该对留守儿童加强安全教育,树立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教会他们在遇到危险、受到伤害之后正确的处理方式,从而避免一些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情况发生。
总之,改变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和生存权,才能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