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静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江苏 徐州 22100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 g的婴儿,由于胎龄不足,通常合并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多以静脉输液抢救[1]。脐静脉置管操作简单,目前已在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新生儿置管期间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影响治疗效果。个性化护理干预是结合患儿情况基于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其及早恢复[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内容如下。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出生体重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胎龄26-35周,平均(31.15±1.05)周;体重800~2490 g,平均(1745.78±118.19)g。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胎龄26-35周,平均(31.28±1.13)周;体重800~2482 g,平均(1752.43±122.31)g。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两组均给予脐静脉置管,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给予脐静脉导管置入,置管时采用X线确定脐静脉导管位置,待脐静脉导管置入下腔静脉后,将其固定于膈上0.50~1 cm处,连续留置7~10 d,如出现堵管、回血不畅等不良情况则提前终止。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护、保暖及消毒干预等。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如下:(1)置管时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干预;结合患儿体重选取适当的置管深度,以免置管过深或过浅导致不良反应。(2)置管期间护理:置管时做到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导管,操作结束需认真检查导管,保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情况,注意有无移位、松脱现象;输液前保证输注器材及导管衔接处气体排空,防止发生空气栓塞;针对哭闹严重的患儿,可肢体固定,防止意外拔管。(3)导管拔出后护理: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减少感染机会;拔管时,消毒脐部及其周围皮肤,剪断导管周围缝线,缓慢拔出导管至距离出口2 cm处,停留2 min,减少出血,确保无活动性出血后覆盖无菌敷料。(4)消毒干预:每日对暖箱及辐射台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1 h/次;置管前后,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手部清洁;每日使用酒精对脐带消毒,定时更换敷料。
(1)导管留置时间:对比两组导管留置时间。(2)置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两组静脉炎、堵管以及管道脱落等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为(9.18±1.49)d,长于观察组(7.44±1.28)d(t=5.602,P=0.000)。
观察组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置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可迅速建立给药通道,且可长时间留置,提高救治效果,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利于减少患儿痛苦[3]。但脐静脉置管易出现多种不良事件,影响患儿预后。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较为单一,个性化护理干预以患儿为中心,完善并强化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利于改善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脐静脉置管操作简单,改变传统静脉留置针难以长期保留的缺点,利于减少患儿痛苦,并为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效果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干预,通过轻柔置管,并定期检查置管情况,保证置管有效性,减少导管松脱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利于提升置管安全性,提高救治有效率[4]。同时置管前后严格规范护理操作,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护理质量,利于缩短置管时间,促进康复。个性化护理干预严格执行消毒干预,保证置管相关的卫生工作,利于减少感染,改善预后。
综上,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脐静脉置管时间,降低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