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卉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起搏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起搏器按照一定的频率对心肌进行脉冲电流刺激,来让相应的细胞产生兴奋,从而对疾病起到治疗效果,在进行手术后患者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1]。本院为提高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效果,选择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护理效果的分析来探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康复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5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在45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41±3.49)岁;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在45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2±3.5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的内容为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常规被动运动护理、用药指导、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控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主要的内容为(1)建立患者档案,此档案详细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手术情况、预后情况)以及对其进行护理内容,将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记录,主要为运动方式,和运动习惯。(2)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教育,让其了解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其不会对运动康复护理产生排斥心理,并积极配合护理。在手术结束12小时后,对情况允许的患者鼓励其下床活动,并对其讲解下床活动的重要性。(3)康复运动护理,先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有护理人员带领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手部的外伸,收缩,抬脚等。然后再慢慢的过度到主动运动,让患者自己主动进行锻炼,其活动幅度不能超过30°。在术后6周就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提举重物的锻炼,重物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先轻后重,最重不能超过2.5 kg。(4)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和患者保持连续,通过电话等方式对患者的运动进行指导,并让患者定期回医院进行检查。
左室射血分数:在护理前和术后4周对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查,其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越好。
运动情况:主要的检查指标为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4周的每日平均运动时间。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本次实验的相关数据均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更高,下床活动时间更早,术后4周的平均运动时间更长(P<0.05),具体数据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运动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运动情况对比(±s)
分组类别 n 左室射血分数(%)下床活动时间(h)平均运动时间(min)观察组 23 68.41±4.22 14.65±1.65 7.06±0.38对照组 22 59.49±4.18 20.33±2.14 8.02±0.41 t-9.784 21.364 10.547 P-0.001 0.001 0.001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治疗的电子器械,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2]。
很多患者都认为在手术后不宜进行运动,这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认识[3]。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对其进行运动康复锻炼,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4]。
通过建立档案,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此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在手术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可以纠正其不正确的想法,提高其对于运动的积极性和依从性。帮助患者从被动到主动,从小幅度到大运动的康复训练,通过逐步渐进的方式来刺激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运动情况都要好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增加其相应的身体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