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红,贾 砚,刘 丽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6)
心脏瓣膜置换在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应用较多,其效果已得到各界学者的一致认可,但其手术复杂,恢复缓慢,患者需较长的恢复期,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1-2]。有研究结果得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3]。鉴于此,本文将早期康复护理实施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析其应用疗效,给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详情内容如下。
选择分层抽样法抽选心脏瓣膜置换共64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就诊时间均是2017年04月~2019年03月,并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32例分至对照组,剩余32例分至观察组,2组男女比依次是18:14、17:15;年龄依次是48~64岁、46~65岁,均值依次是(51.39±2.65)岁、(52.85±1.98)岁。心功能分级:II级、III级以及IV级比例分别为15:10:7、16:10:6。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分析。
对照组依据常规开展护理,包含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和康复指导等。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培训:科室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采用发放手册、告知科室护理人员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2)心理护理:护士对患者神情举止开展仔细观察,掌握其心理状态,结合其实际情况予以心理疏导,仔细耐心倾听其主诉,积极解答其提出的问题,同时适当列举康复成功的病例,以减轻其不良情绪,提升其配合度。(3)呼吸锻炼: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如深呼吸以及咳嗽等,每天3次,一次时间为15 min。(4)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指导上肢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腕关节、肩关节以及肘关节等,分别是外翻、屈伸等,每天2次,一次时间为15 min。(5)下肢锻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顺序为足趾、踝关节、内翻、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分别进行、伸、外翻,共10遍,一天2次,并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1)运用调查表(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的方式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计算护理满意度,即(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2)运用SF-36简易生活质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得分越高,就表示其生活质量越佳。
计量、计数数据依次用(±s)、%表示,组间差异选择SPSS 18.0软件依次行t、x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明显。
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比对照组更高(P<0.05)。如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对比[n(%)]
护理前,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如表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s,n=32)
表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s,n=32)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52.79±2.45 64.38±1.35观察组 52.85±2.64 74.96±1.42 x2 0.094 30.546 P 0.463 0.001
心脏瓣膜病属于慢性疾病,目前常用治疗方式为心脏瓣膜置换术,有着治疗周期长以及术后康复慢等显著特点[4]。有研究表明,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情况出现,有助于疾病的转归[5]。
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比对照组跟高,说明观察组护理方式对提升生活质量作用更佳,更符合患者的需求,分析原因可能是予以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建立面对疾病的自信心,提升其配合度,确保其疗效;护理人员患者实施疾病知识介绍,能够促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知晓后续治疗的要点。而对患者实施呼吸锻炼、上肢功能锻炼以及下肢锻炼,能够使其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增强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早期康复护理运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能够有效避免不良情况的出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促使其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减少患者不适,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