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艳,曹成梓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未来竞争的本质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当代大学生更加追求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单纯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培育创新型人才已然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慕课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既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培养其创新思维,打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态教育环境。近年来,由高校牵头,互联网公司、在线教育企业开设平台,国外平台相继进驻,我国在线课程发展势头强劲。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开始全面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高校积极创新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战略管理》是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但高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慕课屈指可数,将该课程利用慕课的形式呈现,并根据高校的授课特点和课程内容的性质进行个性化设计,不仅适用于高校当前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该课程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慕课这一教育形式兴起于2012年,《The New York Times》将这一年称为“慕课元年”。美国最早成立了开发慕课的公司,初衷是致力于向全世界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教育,一时间引发世界各地对慕课建设的探讨。在慕课发展的6年间,国外学者关于慕课建设的利弊以及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Cormier和 Siemes(2010)[1]认为慕课具有开放性,这种特性对于学习者和课程发布者都有好处,学习者可通过这个平台学习知识,与课程发布者一起讨论。这个平台吸引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一起学习、讨论及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Kop、Carroll,2013)[2]。Al-Atabi和Deboer(2014)[3]指出慕课可促进学习者能力发展,为学生提供学习职业能力的平台。慕课还可为学习者提供适合学习语言的新环境,实现传统教学所不能实现的远程学习、定制化学习、自主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Chacon-Beltrn,2014)[4]。然而,慕课的发展毕竟还不成熟,也一直备受争议。Mackness等(2013)[5]认为慕课这种在线课程形式缺少对学习者的约束,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Clow(2013)[6]指出慕课具有较高退学率,这是其面临的很大挑战。Hew和 Cheung(2014)[7]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动机或者不能及时求助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国外学者对慕课持褒贬不一的态度,支持者认为其对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有好处,持怀疑态度的学者认为慕课缺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约束。Haggard(2013)[8]认为目前主流媒体是支持慕课建设的,Toven-Lindsey等(2015)[9]的研究表明慕课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提高对教育革新的关注度。
自从慕课在国外兴起后,我国高校学者也开始关注慕课的发展,思考在线课程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学者就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关于慕课理论层面的研究是从慕课的内涵和特征、慕课与传统课堂的联系以及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的。樊文强(2012)[10]分析了基于关联主义理论的慕课特征和结构,认为关联主义慕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的自组织,并指出在慕课中高退出率和高自主性是并存的。王文礼(2013)[11]梳理了慕课的起因、发展历程以及优劣势,指出慕课有助于扩大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对高校教学的一次大变革,但如何保障慕课的质量是有待解决的难题,这要求各高校积极探索慕课建设方式,思考慕课与传统课堂结合的可行性。汪琼(2013)[12]认为慕课可颠覆现有的教育方式,高质量、低成本的教育借助这一形式变为现实。姜蔺等(2013)[13]从慕课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效果和动机,归纳了学习者在学习慕课时应具备的四种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良好的英语能力、自我调节适应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学者从教师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展了慕课建设的相关研究。慕课引发的教育革命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主动掌握新技术,转变教学方式(黎静,2013)[14]。张丹(2014)[15]指出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观念、角色转换、个人综合素质三个方面重塑角色。在实践层面上,国内学者更注重慕课与各学科课程的融合。胡洁婷(2013)[16]以“计算机思维”微课程为例研究了慕课环境下微课课程的设计机制,并分析了一些经典的课程案例。汪潇潇、聂风华等(2016)[17]以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为例,通过对选课状况、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以及教学效果三方面的评价,分析了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可行性。李亚员(2016)[18]在分析把握慕课本质的基础上,发现慕课实践存在西方慕课“完美论”、教育冲击“夸大化”和慕课实践“名实相左”的情况,并提出未来慕课建设应注重实践,提高质量,结合中国的情况进行慕课建设。刘迪(2017)[19]以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交际”慕课为例,将慕课设计过程分为前期分析、学习内容、学习交互、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五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部分,总结了慕课的设计框架。谢志敏、魏桂彬等(2017)[20]对东莞科技馆自主研发的科普慕课平台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科普类慕课平台的设计原理、制作的合作机制、学习机制和推广机制,提出优化慕课科普生态环境的措施。
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慕课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文献的梳理不难看出,学者们对于慕课这一新教学形式的应用还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如何将慕课与传统课程更好地融合,需要高校根据各自的授课特点和课程内容的性质进行个性化设计。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在线课程。在宏观上,慕课建设的总体要求是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和注重实效;在微观和具体操作层面上,慕课的核心是课程,由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课程基本要素构成,是一种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课程在线开发模式(樊文强,2012)[10],符合课程开发的内在要求。在慕课形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系统地在线实现,突破了传统课程的形式,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顺应了信息时代和开放教育的要求。慕课课程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线上教学和线下交流。线上教学内容由教师制作和学生参与构成,线下交流一般包括线下答疑或互动等,具体内容细分见图1所示。
图1 慕课课程的内容
与传统课程相比,慕课课程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知识单元化。慕课的课程内容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只有15—20分钟,这要求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将知识单元化。知识单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学生的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变得可控,且视频时间短,保障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在零碎时间迅速获取相关信息,遇到不懂的地方可反复观看,这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最大的特征。
第二,手段富媒体化。在富媒体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慕课是富媒体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的产物,也是协同式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新手段,是一个提供各种优质资源的平台,主要有大规模、开放和在线三个特征。(1)大规模。学生数量虽多,但改变了传统课程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慕课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2)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共享优质资源和平等互动的免费开放平台,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3)在线。用15—20分钟的时间精炼地呈现课程重难点,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学习流程再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上课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翻转课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学习流程再造,形成“课前学习—自我内化—课堂交流与答疑—总结再深化—课前学习—下一个主题”的流程。该流程对学生认知规律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教师以学习资料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独立思维;课堂时间被高效利用,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促进,知识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而展开,实现个人知识结构的重建;翻转课堂转变了教学角色,教师传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多元知识体系的建立可有效削弱教师的权威性,真正实现课堂主体民主、平等地交流;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主观能动性被充分激发。
慕课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学生学习的局限性,满足了大学生追求自主和创新学习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独立思维,促进教学方式向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方向转变,从而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完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是管理学学科中综合性、动态性较强的领域,是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以提升企业战略制定、实施、评价与控制有效性和效率为研究对象,以构建、保持和发挥企业竞争优势为主要内容,以实现企业健康和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关注的是企业如何才能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获取成功,是对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总体谋划。它不仅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占据显赫的地位,而且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作为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它具备抽象、综合和艺术的特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战略分析和选择的基本工具。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战略制定和实施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应异彩纷呈、多种多样,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本科教学课时少,理论学习和案例教学不能兼顾。因此,利用慕课建设重新构建战略管理架构,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课上进行案例讨论和疑难问题的解答,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本课程的思想。另外,开展《企业战略管理》慕课建设应从中国企业所嵌入的情境特征出发,以互联网时代环境动态变化为视角,系统整合全球视野与本土情境、企业生存的产业组织模式与资源基础模式,以案例为主要方法,系统介绍国内外学者在企业战略管理基本理论、工具和方法上的主要成果及现实应用,打造有效灵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中国情境下有效掌握和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
1.组建慕课建设团队。首先要组建教师团队。慕课建设不仅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有所要求,还对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设计、课堂交互设计和视频录制有所要求。教师不仅要负责拍摄前课程大纲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以及知识点碎片化设计等,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视频和课件的科学性,在课程上线阶段及时与学生沟通,课程结束后结合数据分析教学效果。因此,在组建教师团队时,除了要权衡教师的授课水平,还要考量教师在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组建一个高效优秀的教师团队。其次是选择拍摄和运营团队。拍摄团队是从课程整体出发把握慕课建设风格,协助教师团队设计脚本,促使知识点完美呈现。选择拍摄团队时,应考虑团队的资历,经验丰富的团队不论在影视技术还是整体风格的把控上都有明显优势。拍摄团队在慕课拍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助作用,在拍摄技巧、脚本设计、PPT设计等方面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拍摄工作。运营团队包括助教和技术人员,负责课程上传、测试以及后期课程运营状况的监测,不仅要及时处理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整理出供教师进行课程分析的数据。在选择运营团队时,应首要考虑其技术成熟度,以保证后期运营和维护的正常进行。具体人员构成与职责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慕课建设团队的构成及主要职责
2.分解课程内容模块。教学内容模块化包括教学内容框架的构建和碎片化知识点两部分。建构教学内容框架是教师团队在考虑课程受众和课程性质的基础上,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借助在线课程的形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打造和整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碎化为适合慕课教学的片段,这一过程应注重知识点的关联性,这就要求《企业战略管理》慕课的建设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使每一章节内容都能成为相对独立且完整的系统。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教师要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和课程数据的分析,理清授课思路,以传统《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大纲为基础拟定专门的慕课大纲,确定课程的主要特色;然后,教师团队要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碎化为适合慕课教学的片段,并对知识点具体的呈现方式进行设计;最后,要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使学生像阅读教科书目录一样,在慕课平台上看到课程的总体分布和章节分布情况,从而整体把握该课程。
目前可将《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内容分为十个模块,如表2所示。在此基础上,可将模块内容碎化为适合慕课教学的片段,细分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体现本课程的重难点,又要保证各知识点的关联性,防止出现“形神俱散”的情况。
表2 课程模块划分
3.按模块合理分工。慕课应由相关经验丰富的授课教师联袂主讲,共同打造课程内容。团队要有丰硕的科研成果和丰富的管理培训、决策咨询等社会服务经验,每位教师均负责不同内容的讲授,风格迥异。如何合理分配内容,并保证课程整体风格的一致性,这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总体把控和合理规划。在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后,应根据划分的模块结合教师的优势,将教学内容分配给个人,对具体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进行规划。教师团队将课程知识点碎化为适合慕课教学的片段后,策划编辑将具体教学任务分配给个人。教师负责具体知识点呈现方式的设计,通过视频、讲义、习题和讨论等要素的合理设计,利用15—20分钟的时间将一个具体知识点讲透彻。
4.设计模块内容。在课程受众和知识框架确定后,有针对性地设计PPT和讲解内容,做到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提升各模块的设计质量。这要求教师合理安排不同要素的数量、内容和排列方式,不一定每个知识点都用到所有要素,重点在于精心设计的每种要素都有助于课堂效果的呈现。因此,教师要规划每个知识点需要的视频数量、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习题设置。规划视频数量可确定教师关于知识点的讲解时长,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便于拍摄导演形成最终脚本,习题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知识点的梳理需要教师深刻理解课程和知识点,熟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5.完善习题库资料。慕课课程除了视频本身,还包括课堂测验、讨论要点等,因此,在课程受众和知识框架确定后,还要合理安排视频、习题、讨论及考试等课程元素。《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根据每个章节的要点建立案例库,以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此外,教师要设计视频的呈现方式,对视频、习题、讨论、讲义等元素的数量、内容及排列顺序进行合理安排,帮助学生提取并掌握知识点,引导学生参与。因此,教师应深刻理解课程和分配的模块,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在讲义和PPT中进行讲解,把握课程质量。
6.进行视频拍摄。慕课单一知识点视频一般是15—20分钟,教师讲解视频以6分钟左右为宜,如何使简短的6分钟更精彩、更有效果是制作过程的关键,这需要教师和运营团队的相互配合。在正式拍摄前,教师团队将初步设计的视频课程规划交给拍摄团队,拍摄团队参考以往拍摄经验,就课程视频的呈现方式、PPT或手写板录屏的插入形式等方面一起讨论,在课程制作前拟定课程风格及后期特效样式,以供教师参考调整并优化PPT的呈现形式。两个团队在拍摄前应保证意见一致,共同形成正式脚本,保证课程统一。正式拍摄过程中,很多教师面对镜头拍摄会不够自然,这就需要教师在拍摄前多加练习,可试拍几次以培养对镜头的熟悉感。讲解时教师的语调要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不宜过快和过慢,在讲解过程中可添加一些动画或图片,灵活运用镜头会使教学效果更佳。拍摄完成后,拍摄团队进行后期制作,后将样片发给教师观看,检查讲课内容与PPT或手写屏内容是否一致,提出意见后再进行修改。全部制作完成后,所有教师一起观看课程的整体效果,若有意见再次修改,从而确保视频质量。《企业战略管理》慕课拍摄的具体流程安排为:教师团队试拍摄—调整视频内容—正式拍摄—后期制作—样片审核—后期修改制作—正片集中讨论—再次完善。
7.课程内容上线及测试。课程上传需要拍摄团队的技术助教完成,按照课程规划和顺序,逐步上传各知识点中的元素。为了保证顺利上线,不耽误正常上课进度,应严格把握时间进度。慕课的拍摄应在学期开始前完成,或在课程开课前至少储备4—5周的内容。在内容上线前,应将样片拿给教师看,教师在看完样片后进行修改,然后集中审看所有教师的课程样片,检查课程的整体情况和拍摄效果,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整理、上传和测试,确保课程的顺利上线。技术团队负责课程内容的上线与测试工作,按规划好的顺序将模块中的知识点依次上传,课程上线工作应在开课前完成,不能耽误上课进度。平台技术人员负责课程的上传,为了保证上线后正常使用,应进行预运营,找一些志愿者登陆平台观看视频。正式上线后,将课程的基本信息与评价机制贴到网上,便于学生注册选课。
8.后期使用及维护。课程上线后,后期维护由教师和拍摄团队的技术助教共同完成。技术支持团队负责课程的正常更新和平台维护,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慕课学习过程中,除了视频学习,还有课堂测验和考试,技术团队应在上交作业、完成考试的时限前发布通知,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定时上报给授课教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应把精力更多地分配在课程管理上,不过多参与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保证学生在平台上顺利学习。
按照以上流程进行细化,最终完成《企业战略管理》慕课建设,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慕课建设的流程
慕课课程的视频时间短,既能保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慕课学习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慕课平台提前观看教学视频和课件,掌握知识点,并根据习题进行自测,从而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讨论区对疑难点进行讨论,最终将疑难问题和学习中遇到的共性误区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慕课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知识内化。
教师根据学生课下掌握知识的情况,创设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既可进行深入的案例教学,也可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在课堂交流与反馈中实现知识的深化。慕课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担负起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责任。课堂教学与慕课双向教学模式的互动实现学习流程再造,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者,而是知识的主导者,形成“课下提前学习—知识内化—课堂互动交流—课下反馈—课堂答疑—实现知识深化”的良性循环。
慕课学习中出现的学生高退学率和低选课率主因在于激励制度不健全,因此,学校应进行相应的教学制度改革,推进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袁松鹤和刘选(2014)[21]提出学分互认制度,允许学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选修慕课,承认并授予慕课学习获得的学分。一方面,学校要完善现有考试制度,将慕课学习纳入考核范围;另一方面,学校要完善慕课建设,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线上考核。例如,实行线上考核和课堂测试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课堂测试成绩占比60%、线上考试占比40%的方式,督促学生线下认真听讲。为了保证慕课学习质量,还可尝试建立慕课课程分级认证制度,只有学习达到一定级别才能授予学分,保证学生线下学习质量。
慕课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管理体系的颠覆性改变,首先带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高校教师在这一改革浪潮中起重要作用,面对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积极认识慕课并付诸实践,高校应加强对教师建设和使用慕课能力的培养。慕课的前期制作需要教师深入了解课程内容,设计适应慕课教学的课程框架;后期投入使用时,教师应了解慕课的各功能,如课前发布公告以告知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课下在讨论区与学生互动,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对于共性问题课上集中讨论;课上使用慕课软件中的签到、摇一摇随机抽学生回答问题、发布问题测试学生掌握程度等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应开展慕课建设交流会,邀请有慕课建设经验的教师分享经验,邀请平台技术人员为教师进行软件使用培训。
慕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形式和中国不同,美国是几十所高校共同参与建设慕课,而我国慕课建设仍处于自己建设自己用的阶段。由于技术限制,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在线课程建设标准体系,各高校在建设时采用的手段和方式不尽相同,为高校资源共享设置了壁垒。由于没有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各高校对市场化推广持保留态度。因此,我国应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多方共建慕课的局面,借鉴美国的经验,调动社会力量直接或间接参与慕课建设,从而促进高校在线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