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宏
学习语文的关键能力是读写能力。从学生的学习全程来看,大致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凭借语言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探寻语言文字基本规律的;尝试用学到的语言文字规律和悟得的言语经验,在创设的特定情景中运用,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在常态的生活情景中,自我、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言语系统和意义系统,呈现带有个人风格的鲜活的语言。如果能够顺应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自然进程,分阶段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学生的言语成长、言语智慧的提升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分学段来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低年级——习惯的语文
低年级侧重在“兴趣的语文”“习惯的语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多识多读多背,“读好书、写好字”成为该学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1. 字词教学是重点。低年级的词语教学切忌复杂、乏味和枯燥,如果在学生学习词语的时候,能找到词语之间的规律(或是内容联系上的,或是结构特点上的),整合起来学习会有效得多,学生会喜欢得多。
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四组词语:“墙角、小河边、大树上、房檐下(地点);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人物);挣断、摇着、甩着、摆着(动作);逃走、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作用)。”围绕这四组词语进行三个板块的学习:(1) 读词串,找规律。先通过多种形式读准、读好这些词语;再通过图片、视频、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相关的词语;最后让学生说说这四组词语有什么规律。(2) 扣词语,悟情感。先让学生选择几个词语,根据课文的内容说几句话。这四组词语除了帮助我们梳理课文的内容,还是进入文本的切入口。小壁虎是怎么借尾巴的?最后有没有借到?抓住小壁虎的语言,通过句子比较,体会小壁虎借尾巴时讲文明懂礼貌;演一演小壁虎向小动物借尾巴的过程,体会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的难过。(3) 借词串,练表达。凭借词串,再读小壁虎借尾巴的三个段落,发现段落结构上的相同;出示其他小动物的图片,仿照课文的段落结构,让学生续编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低年级的词语教学,要因文而异,因词而异。一篇课文会出现很多词语,一般可以选择一些生字新词、关键词语展开学习,作为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点。学习词语最重要的是能找到词语之间的规律,或者是读音上的,或者是字形上的,或者是意义上的,或者是结构上的,呈现一种结构化的词语形式。同时,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词语的方式,如还原情境、联想类推、勾连比较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2. 典型句式要抓住。低年级教材大多内容简明,结构近似,句式整齐,语言富有韵律。课文提供的一些句子明白易懂,难的是在生活中学生是否会运用,所以课堂上我们应该创设适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说话、写话。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大眼睛”,再借助图片,直观感受大青蛙漂亮又神气,并读出这样的感觉。其次,引导学生关注“蹲着、披着、露着、鼓着”这几个动词,演一演这几个动作,把青蛙媽妈的样子和神态表达出来,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生动。再学着连续用上两三个这样的动词来介绍其他的小动物。在学生说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这句话中的短语,发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这两个短语有相同的结构,然后让学生试着把“一对大眼睛”改为“大大的眼睛”,体会修改后的妙处,这样的语言更整齐、更有韵律,读起来更朗朗上口。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非常重视句子的教学,首先,从文字入手让学生去感受青蛙的漂亮和神气;其次,通过句式练习说话,进一步感受动词运用的巧妙和短语的结构,关注语言的节奏感,学生良好的语感由此增强。
二、中年级——能力的语文
中年级侧重强调“积累的语文”“能力的语文”——进一步加强阅读积累,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以后的自主阅读、习作奠定基础。
1. 基本能力要培养。中年级的阅读,需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阅读的策略,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提取信息的能力,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含义的能力等等。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是中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如《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抓住问题的答案来归纳。当概括其他文本的时候,还可以运用段意串联法,抓中心句、抓中心词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把文章概括得越来越简洁,这样多种概括方法的巧妙渗透也会让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步步提升。根据教材的特点,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课文,可以抓住课题,扩展开来,概括主要内容;有的课文抓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以它为线索整理出每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情,然后连起来,就成了主要内容;有的课文,可以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理清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然后再串联起来说主要内容……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因文而异,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直至形成能力。
2. 典型段落要凸显。段的教学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一些典型的段落,根据这些段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懂一个自然段,能对一些典型段落的结构有清晰的了解,对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认识清楚,并能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能结合自己的习作仿说、仿写。
典型的段落结构有总分、并列、承接、因果、后补说明等,例如,《荷花》一文第2自然段先总写荷花开了不少,接着分写荷叶和荷花的样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描绘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白荷花才展开、全开、未开的花骨朵儿样子,这段话描写生动,用词精准。教学时,教师首先通过指名读,帮助学生理清层次,对段落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接着,教师还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词语比较、想象画面等实践活动方式,让学生走进文字,推敲用词的精准,欣赏比喻句的生动形象、排比句的结构工整,使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变得更敏锐。最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用先总起后分述的方式描写校园里的各种花。分写的时候,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描写花三种不同的姿态,也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让句子变得更具体、更生动。这样学以致用,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三、高年级——鉴赏的语文
高年级侧重为“鉴赏的语文”“思想的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加大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内涵,养成学生自能阅读、自能写作的能力,使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更有价值。
1. 文体意识要分明。小学课文除常见的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散文、说明文、说理文等文体。教师要从不同文体文章的表达特点出发,教给学生读懂不同文体的文章,掌握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方法,逐渐领悟不同文体文章的写法,发掘藏在别具一格的文体中的“言语形式”,并能尝试运用。《广玉兰》和《夹竹桃》是两篇状物的文章,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教学,在比较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1) 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陈荒煤先生写广玉兰,对花的色彩、质感、形态进行了细致的描摹,生动逼真,呼之欲出;而季羡林先生写夹竹桃,重在表现夹竹桃花的意境、气韵,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手法。(2) 比较阅读体会相同之處:陈荒煤先生写花的四种形态,为什么重点写花的凋谢?补充阅读陈荒煤先生的生平资料,从中发现陈荒煤一生坎坷,经历种种磨难,而他却从凋谢后的广玉兰花,看出了蕴藏着的生命之美、希望之美、力量之美!他其实是在用花自比。再读季羡林先生的生平资料,他写夹竹桃,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要做像夹竹桃一样默默无闻、有韧性的人。这时,教师小结:两位作者正是借写花道出了自己的情怀,借花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这就叫托物言志。
进入高年级,我们可以把同一文体的课文放在一起教学,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言语表达的不同效果。这种比较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在表达情感、表现人物品质上的无穷魅力,还能极大地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实践的兴趣,从而在语言表达上形成较为丰富的语感。
2. 专题学习很重要。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围绕某一学习专题,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加工、增删、改编或组合,建构起一种能凸显语文学科特点,以语言学习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高年级的专题学习是对现有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分为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这些专题学习的素材,或取之于教材,进行了一些重组或改编,或取之于课外阅读材料,需要教师根据训练目标精心选择。专题学习因目标集中,训练有针对性,因而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较大帮助。
语文学习,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最终灵活地运用,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教师要让学生在亲历中学习、建构,唤起他们的精神觉醒、情感积累,促进他们的智慧发现。
(作者单位: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