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一个拥有良好秩序文明社会的基础之一,教育公平更是重中之重猪年新气象,“学术打假”的风刮到了娱乐圈。
翟天临2月8日在直播节目中,回答粉丝提问时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不仅一石激起千层浪,还直接演成了一部连续剧。有几个想去拜读他学术成果的粉丝搜索知网却查不到翟天临的博士论文,而和他同届答辩的另外19名同学,论文在知网上都能被查到。此事一出引发公众质疑——翟天临没达到博士毕业的硬指标,即在C刊发表论文,却顺当毕业了?随后,有网友在微博爆料,这位前不久刚刚晒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录用通知书,已经站在了整个娱乐圈学历之巅的明星,于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发表的一篇学术文章《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有疑似抄袭行为。翟天临疑似在论文中大量引用黄立华教授2006年刊登在《黄山学院学报》的《一个有灵魂深度的人物-<白鹿原>之白孝文論》文章,其论文重复率高达40%,而且是一模一样的复制粘贴。黄教授本人也在朋友圈表态称:“这个在今年央视春晚表演打假警察的人是要我起来打假吗?”
不仅如此,翟天临的硕士论文部分内容涉嫌直接“抄袭”陈坤本科论文,文字复制比为46%。曾经说过“等我什么时候穿上博士服拍照的时候,我相信会上热搜,我再让所有人看看谁牛”的明星+学霸+博士后“人设”轰然崩塌。2月14日,翟天临发表致歉信,称“虚荣心和侥幸心让我迷失了自己”,还宣布将正式申请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
然而,在互联网热点迅速变换的今天, 为何翟天临引起的风波持续燃烧?舆论为何对翟天临不依不饶?一位网友的评论一语中的:“翟天临在读博四年期间,至少主演了11部戏、参演了7部戏,做了24个代言、录了17个综艺。请问他哪还有时间搞学术研究?而我,整整四年,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看论文做实验,早上9点在实验室,晚上11点从实验室回家,每周7天都在里面熬着,每个月工资才两三千。我只想问他凭什么?”
可以说,正是对这种双重标准的不满,正是其触碰了社会公众的底线——教育公平,才是翟天临事件刺激公众的地方。“一片树叶,除非得到全树的默许,不能独自变黄。”从北大博士后站的“注水”,到北京电影学院的人情生意,再到C刊上质量不达标的论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学术伦理的倒塌,还有高校内部学术监管机制的名存实亡。翟天临事件暴露出这样一个事实:普通人穷尽一生无法触及的高度,却可能正在被另一些人靠不正当的方式取得,并堂而皇之地拿来炫耀。翟天临学术不端,伤害的是老百姓对教育公平的殷殷期待。绝不能让学术寻租或学术腐败,成为批量制造翟博士们的发动机!如果人才可以靠造假、剽窃、买卖、权力交换或者金钱交换来产生, 真人才就会失去勃发机会,伪人才就会充斥社会,人们就不再有奋斗的动力,社会就会丧失发展的引擎,错失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机遇。
公共事件,万众聚焦。2月16日,北京大学发布调查说明,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出博士后退站处理。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通报: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陈浥博导资格。翟天临学术诚信事小,捍卫教育公平事大。
媒体评点:公平是一个拥有良好秩序文明社会的基础之一,教育公平更是重中之重。毫无疑问,一把尺子量到底,是对学位授予制度最大的尊重。无论政界领袖、商界巨子还是知名人士,只要想带上学位这顶象征着荣誉的帽子,就必须接受对其真实学术水准、学术道德的审视,这是教育公平的真正含义之一。
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圈”,我们不需对“学术圈”抱有过高幻想,也不需神化“博士”,但请维持它必要的整洁和尊严。演员并非不能有学术成就,但请堂堂正正走上战场,佩戴你引以为傲、呕心沥血的学术成果,披荆斩棘、光明磊落地斩获这份荣誉。(《科技日报 》、澎湃新闻)
话题拓展:博士打假,让学术回归纯粹;公平正义;给学术以整洁和尊严;学术伦理;敬畏规则;诚心向学才是正道;欲带冠冕,必承其重;警醒与反思;影响与改变……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新闻周刊》、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长安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