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鸟语》的创作艺术特色之我见

2019-04-26 01:19王似萍
艺术评鉴 2019年4期
关键词:刘天华小节山谷

王似萍

摘要:在中国艺术作品中,自古就把自然作为写作题材,无论是画画、写诗还是音乐,都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人们对大自然热爱的作品。在二胡作品中,刘天华先生创作的二胡曲《空山鸟语》就是一个描写空山幽谷中,百鸟鸣转意境的作品。

关键词:《空山鸟语》   创作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9)04-0024-02

刘天华先生一共创作了十首二胡曲,唯一与大自然有直接联系的是《空山鸟语》,也是刘天华先生以自然景色为依托,亦景亦情,借景抒情的一首二胡作品。此曲大约1918年开始写作,1928年完稿,前后一共用了十年的时间,说明作者对此曲用心良苦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据刘天华先生的弟子回忆,此曲的创作灵感是来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两句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由“人语”引发“鸟语”,借“空山”与“鸟语”的自然环境,来衬托人的愉悦情感。同时,有可能与刘天华先生儿时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刘天华先生家乡在无锡的江阴,住家的背后就是一座幽静的山谷。刘天华先生从小经常到山谷中去玩耍,山谷中的一切,对于刘天华来说记忆犹新。儿时的梦想对于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此曲是作者对大自然热爱的一种自然流露。另外,此曲的诞生与当时作者所处的工作环境和事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因素。此曲定稿时正是过去被封建军阀停办的音乐艺术学校恢复了旧观的时期,而且也正是创办“国乐改进社”后,又计划着如何办理“北平音乐学院”之时,于是,他就通过此曲,借以描绘他当时光辉的心愿。同时,此曲中,也可以体会到当年他由于心情愉快,寄托于鸟儿的歌唱,抒发他当时最愉悦的心情。所以说:《空山鸟语》是一首轻松愉快、歌唱美好愿望的乐曲。

此曲发表至今,已鼓舞了几代人,激励了几代人,凡是接触过此曲的人,都为之疯狂,为之着魔。此曲问世之后,在当时二胡曲演奏中属于高难度的曲目,一是二胡的把位达到第五把,是当时二胡演奏达到最高把位,有不少演奏着望而生畏;二是演奏技巧中有不少地方难度大,从未演奏过而却步。尽管如此,音乐界和从事二胡专业的同志们为此曲的问世而感到高兴,为之振奋,把学好“空山鸟语”作为二胡演奏者的首要任务。人们不禁要问,一首曲子哪来这么大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这么多的热心人为之忘情,为之奋斗?带着这个疑问,笔者研究了作者有关创作的方方面面,终于,在原曲的创作上找到了明确的答案。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创作手段,继承和发展了民族创作方法,同时借鉴其他民族乐器的表现手法以及将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妙招等多种创作技法融合在一起,并且采用了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有着丰富内涵的艺术创作效果,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山明水秀、莺歌燕舞,令人留恋忘返的大自然景色,表达了刘天华先生对祖国美景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下面就《空山鸟语》与众不同的创作特色作粗略的探索。

此曲开始的引子是极慢速的2/8拍节奏。作者充分运用了八度音和前后倚音的变化,来反映山谷的自然美景,其中八度对比显然是体现了一种“空山”之意,并且是在这特定的环境下,旋律的进行中强弱的有机衔接恰到好处,尤其是高音区清澈空灵的音响,给人以一种山谷幽静感觉。而低音区细腻委婉的音响,又似山谷的回音。各种不同音程装饰音的运用,又好比是山谷中不时出现的清脆的鸟鸣。整个引子已经给人们构画出了一幅晨曦宁静的画面。

主题出现的第一段开头两小节“ | 1212 | 3535 | ”作者作两种不同的处理。第一种作           处理,是旋律带有跳跃的动性,呈现出急切、兴奋、活泼的心情,犹如小鸟在跳跃、歌唱,使空山幽谷中出现了生机。第二种处理是在原谱的基础上,第一段音型在复奏第二遍速度加快后的音乐形象是刘天华先生独特的模拟鸟语手法的第一次出现。第一段旋律,作者把山谷中的动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开头到第八小节,由慢起渐快,音乐意境是先由一只小鸟开始跳跃。第二层次到第九小节,速度加快,带动一部分小鸟开始活跃起来。第三层次是第二遍速度加快,使整个山谷的小鸟都欢腾起来了。模拟音乐是民间音乐的一部分。作者学习过单弦拉戏,单弦拉戏的最大特点是滑音,由《空山鸟语》非常贴切和逼真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出单弦拉戏对此曲的影响。

第二段主题是抒情性的,既来自第一段主题又有所发展,但是似乎又加入了一些鸟的鸣叫声来助兴,气氛显得非常活跃。在反复以后,作者采用了颤滑并用的手法,来模拟鸟儿边叫边飞的音乐形象,在本段造成了一个艺术表现的高峰。这种颤滑和吟诵并用的手法,除坠胡有相近又不完全相同的表现手法,在其他乐器的演奏中还没有看到过。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发展了的二胡的表现手法。

从第三段五、六、七、八等小节来看,作者吸取琵琶的演奏手法加以发挥,在二胡的表现上创造出了独具匠心而富有特色的技巧,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在所有出现的二胡曲谱中,采用轮指的方法是前所未有的一种创新。在传统的二胡技巧中,有一种技法叫同音换指,也一般只限于二个手指之间进行,而“空山鸟语”中的轮指发展到连续三个手指之间同音换指,确实是创造性地发展的二胡技巧。本段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衬音与轮指的交织,就好像是两个动机,同时出现在一起。以及强弱的不同处理,再加上速度的变化,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使旋律表现得时而轻快爽利,时而快速热烈,似乎是在碧空万里、蜿蜒起伏的宁静空山的背景之中,出现了白云袅绕、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听后使人心情豁然开朗。

第四段作者分别运用了两种特殊的创作手法,构成了具有特殊效果的乐段。第一层次是前六小节,作者运用了滑音技巧中的绰和注的不同手法,使这段旋律形成了一种既放松又逐步加紧的韵味,造成犹如鸟鸣而且又有空谷回音的效果。这种手法在第三段里已用到,但完全没有此处这么明显和夸张的浪漫色彩的渲染,给人的感觉,犹如鸟鸣就在身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层次是在这段前六小节之后,紧跟着的就是一大段连续十四小节的紧张有力的同音轮指,这是一种层层紧扣又极其奔放的夸张手法,其势滚滚好比大珠小珠落玉盘。在前面第三段出现的轮指技巧,只是少量的出现过,这里是大量运用轮指,由低音到高音,由外弦到内弦,从上把位到下把位。通过这种手法,形成群鸟争鸣的乐音思维,这是一种美妙而又极其出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二胡曲的表现手法上又是前无古人的一个突破,一个创新。这种手法的突出表现,成就了此曲的又一个高潮。

第五段,作者的创作特色是再次运用绰和注手法的极度夸张运用。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段不像第四段前六小节那样放松沉长而又袅袅然地犹如空谷余音的乐音思维,而是相反地运用了短促而又快速的犹如疾风暴雨般地运用绰和注的手法,把本段旋律表现得生机勃勃,淋漓尽致,形成了全曲的高潮顶峰。第五段,先由一组低音利用绰注手法进入,犹如大鸟的鸣叫。再次进入的是高音区表现的绰和注并用手法,代表小鸟的欢叫。林子中,大小鸟鸣叫的不同对比,使山谷中更显得有生机。二胡演奏的把位,从第三把位逐步向高把位第五把位发展,速度由慢发展到极快,出现了一连串的大小鸟鸣叫声,好比整个山谷的鸟都欢腾起来了,把全曲推向了顶峰。

尾声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琵琶的手法以结束全曲,笔者认为这又是一种极其恰到好处的移植。如: 1 3 5 1 | 3 5 1 3 | 5 1 3 5 | 1 — | 1 — ‖。刘天华曾学过钢琴、铜管乐器,这种运用在尾声的分解和弦里即可看出他是受这方面的影响的。此处运用分解和弦,与传统的中国作曲处理有不同的效果,给人一种明亮而辉煌的结局。

实际上刘天华笔下的“空山”并不空,它只是具有空曠而清新的大自然空间,在这阔广的空间中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欢叫声,而且,体现在人的内心更是不空。相反,内心是充实的,好比是事业的成功与大自然的美景产生共鸣的美好情感。

从二胡曲“空山鸟语”的创作技巧上分析,作者在此曲中的技巧运用有很大的突破,特别是新创作的轮指同音换指技巧及模仿鸟鸣声的各种滑音,是在其他九首乐曲中所未见到过的,他开创了二胡运用此类技巧的先例,为后人,无论是作曲者还是演奏者开辟了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陈振铎.刘天华的创作和贡献[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猜你喜欢
刘天华小节山谷
山谷(外六首)
快把我哥带走
睡吧,山谷
练琴那些事·三伏天烤火练琵琶的刘天华
王建民与刘文金的二胡音乐创作异同
诡异的山谷
国乐改进
智出山谷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