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脊柱外伤骨折在临床上很多见,占全身性骨折的5%左右,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随着社会逐步老年化,脊柱外伤骨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脊柱外伤骨折大部分是由高处坠落、车祸或者重物砸伤所致。脊柱骨折患者病情通常比较严重,而且后期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感,严重的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理功能,发生截瘫和脊髓损伤,需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褥疮,甚至引发多部位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等[2~4]。手术治疗是脊柱外伤骨折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手段,而手术都会有风险,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下肢关节僵硬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5]。由此可见,手术前后对脊柱外伤骨折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十分必要。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共同协作,通过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信息共通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方位、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本实验在我院骨科推行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旨在观察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脊柱外伤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骨科选择110例脊柱外伤骨折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借助CT和X线片等影像学手段确诊,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8年10月,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5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龄跨度为34~75岁,平均年龄(46.32±9.54)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16例,车祸25例,重物砸伤11例,其他原因3例;受伤部位:胸椎骨折21例,颈椎骨折18例,腰椎骨折16例。实验组3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跨度为35~78岁,平均年龄(45.59±10.05)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16例,车祸25例,重物砸伤12例,其他原因2例;受伤部位:胸椎骨折18例,颈椎骨折22例,腰椎骨折1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获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实施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骨折的复位以及椎板的减压,术后辅以中医贴敷,主要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对照组患者治疗全程给予常规护理,具体由主管护师根据患者每日的具体情况,包括手术前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安排当日任务,进行相应的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护理,根据本科室所有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年限以及职位层次,将其分为4个专业性治疗护理小组即医护一体化小组,每组包含医生4名左右,护士4名左右。患者入院后,医护一体化小组需对患者逐一进行评估,先询问病史病情,后制定相关治疗和护理方案。护理人员每日都需填写护理日志,记录患者的过敏史、病情变化、检查预约时间、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治疗方案等。在早上八点、下午五点交接班时间,医护一体化小组进行集中查房,主管护师要及时跟主管医生汇报病人的不良反应、病情变化、睡眠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等,同时记录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询问和分析,进一步综合信息,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医生的意见和护理主要存在问题,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每日护理内容包括:1)情绪护理:脊柱外伤骨折患者通常生活无法自理,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相应的开导和缓解,使患者了解术后卧床的重要性,确保其保持心情舒畅。2)饮食护理: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其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胀和便秘,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排尿困难,多属于肾阳虚衰及淋证中之气淋,此时宜进食新鲜蔬果,实证患者宜多食用柑橘、萝卜和荔枝等理气食物,虚证患者可以食用茱萸粳米粥,肾阳虚患者食用薏苡仁大枣粥。3)中医缓泻和按摩护理:部分患者会出现便秘,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由右下腹至结肠方向进行顺时针按摩,依次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进行环形腹部按摩,每日按摩3次,每次10 min左右。如果患者为大肠炽热导致的便秘,可以使用番泻叶用开水泡服,生地黄、当归泡水喝,服用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有效即止。还有些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机体得不到运动,会出现肌肉萎缩,护理人员要每日按时给患者进行肌肉按摩,患者仰卧于床上,将四肢置于功能位,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4)针灸辅助治疗:脊柱外伤骨折手术后大多肾元亏虚、气机不畅,辅以针灸治疗可以帮助其舒缓肠道,补肾益气,调和气血等。此针灸疗法用针灸取大肠俞、支沟大枢,或者配合曲池、合谷、三阴交等穴位,每次针灸时长2~3 min。
1.3 观察指标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大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脊柱外伤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完成后调查患者或其家属的满意度,具体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2.1 2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术前采用SDS、SAS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分别为(26.91±5.53)分、 (24.77±4.89)分,对照组患者的SDS、SAS分别为(40.62±6.55)分、 (39.72±5.21)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组别例数SDS(分)SAS(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5560.87±7.3240.62±6.5559.68±6.0239.72±5.21实验组5561.23±7.0426.91±5.5358.99±6.4724.77±4.89t值0.26311.8610.57915.517P值0.7930.0000.5640.000
2.2 2组患者大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术中或术后大出血发生率为5.45%,并发症发生率为7.27%,对照组分别为20.00%、25.45%,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大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3 2组患者脊柱外伤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脊柱外伤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4.82±2.99)周、(6.89±2.01)天,对照组为(19.76±3.41)周、(10.45±2.62)天,实验组患者脊柱外伤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2组患者脊柱外伤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调查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的比率分别为45.45%、50.91%、3.64%,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的比率分别为20.00%、40.00%、40.00%,满意度为60.0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脊柱外伤骨折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多是由外伤所引发,而这些外伤多是由于突发的超出身体承受范围的外力所致,如车祸造成的猛烈撞击,物体从高处意外坠落砸伤等[6,7]。脊椎骨折发生的部位多集中在颈椎、腰椎和胸椎,严重的会引起机体多处功能丧失、截瘫、脊髓损伤,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9]。患者一旦发生脊椎骨折,将会长期承受身体剧烈的疼痛,而疼痛感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忧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对脊椎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意义重大[10,11]。医护一体化模式下医护人员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自主平等,多交流,多协调,关注患者病情,并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和制定医治和护理方案[12]。医护一体化不同于以往那种医生护士独立工作各干各的工作模式,医护人员目标明确一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优势,治疗效果更佳,护理服务更优。
本实验在我院骨科推行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2组患者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辅以中药敷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推行医护一体化护理,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情绪,这可能得益于术前医生和护理人员均与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沟通,使得患者对疾病特征以及治疗和手术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实验组大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脊柱外伤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说明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减小手术风险,加速病情好转、伤口愈合,从而住院时间也缩短。出院前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满意度更高,表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脊椎外伤骨折患者中应用取得较好效果,该模式下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提高医生护士的合作精神,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使患者更认可医护人员,病人能真切感受到医生和护士对他们病情的重视和关心,从而疗效得到一定的提高,护理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对脊柱外伤骨折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能显著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控制和降低大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