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护理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

2019-04-26 09:12:14黄壬华黄立萍
光明中医 2019年8期
关键词:胃肠道妇产科手术

黄壬华 黄立萍

腹胀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其发病原因及形成机制也非常明确,大多都是由于腹部手术的影响。手术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创伤、麻醉、牵拉等影响,从而导致患者肠蠕动功能明显减弱,极端情况下有可能消失。尽管手术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身体免疫力也会逐渐增强,从而使得肠蠕动功能也逐渐恢复,但是,在此期间患者排气、排便会不畅,再加上长时间腹胀,还会对患者正常呼吸带来威胁,极有可能使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故此,对术后腹胀患者科学合理控制,制定对症式的护理干预路径与循证措施很有必要。鉴于此,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相关病例,进一步探讨常规西医康复护理干预下融入中医辨证护理路径的临床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行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76例。依照患者术后护理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身体各项检查均排除了胃肠道病史、胃肠道器质性疾病、心肺功能不全、大出血等。其中,观察组38例患者,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7.8±8.2)岁;包括剖宫产手术17例、子宫肌瘤剔除术8例、附件肿瘤切除术5例、异位妊娠术5例、子宫切除术3例。对照组38例患者,年龄22~63岁,平均(36.9±8.6)岁;剖宫产手术1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8例、附件肿瘤切除术6例、异位妊娠术4例、子宫切除术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病历信息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包括患者病情与体征观察、饮食指导和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宣教。与此同时,2组患者均持续吸氧,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在中频电疗操作中,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注意要避开手术切口位置。设定脉冲强度,震动感以患者感觉到轻微疼痛或者不适感为度。为了避免对患者局部皮肤造成灼伤,加热温度应维持温热状态,持续20 min 左右即可。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及时询问患者及家属情况,结合患者实际,及时调整的电疗仪相关参数。在上述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融入中医护理法。优化护理路径,增强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对症性。1)饮食护理方面。以胃肠道功能康复为主。譬如,给予患者萝卜汤进食,萝卜汤健胃消食,行气通气。可将萝卜切丝状,蒸煮后取汤即可,指导患者空腹热服。2)外敷护理。将50~55 ℃的热水加入热水袋,敷于患者腹部即可。热敷时需要避开手术切口,定期观察,防止污染敷料。3)足浴和按摩。使用40~45 ℃左右的温热水给予患者泡脚,8~12 min 即可。每日至少2次,以早中晚进食后操作,配合脚心按摩。中医辨证而论,足面为患者胃部的反射区,而足底则为患者肠道乃至肛门的反射区。故此,配合脚心按摩可刺激反射区,继而有效增强患者肠胃等器官功能的恢复,加快肠蠕动。在按摩操作手法上,大拇指按摩足三里、支沟等穴位,每个穴位每天2~3次,每次5 min 左右即可。术后住院康复期间,第1日由护理人员操作并指导患者家属,次日开始,护理人员指导家属为患者施治。

1.3 观察指标1)观察2组胃肠道恢复时间,具体内容包括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2)统计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常见并发症控制效果,包括常见的肠粘连、切口愈合不良等。3)结合本院自制的调查统计量表,对2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展开综合评估。4)从术后第2日和第7日,统计评估2组患者腹胀程度,以患者卧床时感觉为准。患者无腹胀感觉,即治愈;轻度腹胀,但不影响正常休息和睡眠,即显效;腹壁张力较大,且影响正常休息和睡眠,即为中度腹胀;患者无法休息和睡眠,腹壁张力大,为重度腹胀。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腹胀程度及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以SPSS 21.0处理软件来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组间差异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2.2 2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15.8%(P<0.05)。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2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2.1%,显著高于对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2.4 2组患者腹胀缓解程度比较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腹胀缓解和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后2 d、7 d腹胀程度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3 讨论

妇产科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减弱,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而腹胀则属于体征表现之一。多年的医学研究及既往大量临床实践越来越多证实,妇产科手术患者由于术前需禁食,并且进行肠道准备,一定程度上导致体内低钾、胃肠道分泌减少。因为在手术过程中会大量使用麻醉药物,不仅如此,手术器械对肠管、韧带牵拉及人工气腹建立,均会对患者术后肠胃道蠕动带来较大影响。再者,患者手术后一般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一定程度上也直接抑制了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总之,各种原因均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从而也对生理功能的恢复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如上所述,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干预及其路径有效性的强化成为了关键,即如何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腹胀等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38例手术后出现腹胀症状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路径。从实施路径上来看,侧重于对症护理,即结合每一位患者具体病情与症状程度,尽可能采取相匹配的科学方案。包括饮食、按摩等方面,均围绕着患者肠胃道不良反应来推进。以外敷为例,如中药敷脐,可治疗腹胀。其主要功效在于促进患者排气,气通则肠道通,促进胃肠蠕动。具体来看,观察组38例患者均表现为术后引起的消化性不良,属于器官功能性障碍。不仅如此,本组患者经检查未发现肝功能有太大问题。故此,中医学认为产科术后患者病变部位在胃部,同时又涉及肝脾两脏。再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来看,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归气机阻滞。简言之,气虚气滞可作为术后腹胀的总病机。六君子汤方出《医学正传》,“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胃”。观察组38例患者足浴、按摩、汤服、外敷联合,遵其道而行之。从效果上来看,疏肝理气、健脾、利湿、补气。

从观察组患者实际情况来看,加快胃肠蠕动,术后可提前进食,从而也就加快了患者自身免疫力的增强。再者,对于绝大部分妇产科患者而言,可促进早期泌乳、子宫复旧。观察组38例患者采取的对症护理方案,操作简单,经济实用,不会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其他方面的困扰。综合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西医护理融合下的干预路径更加有效,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综上,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融入中医辨证护理方法,有助于对产科术后腹胀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临床疗效突出,加快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胃肠道妇产科手术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06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手术之后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0:50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18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