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娟,黄旭霞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东 广州 510060)
淋巴瘤在各类癌症中居第8位,是原发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1],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方式,而静脉是化疗最重要的途径。安全化疗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管理好静脉化疗各个环节的工作,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选取我科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890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月~6月收治的426例作为对照组,7月到12月收治的464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过程安全管理:①细胞毒性药物配置:护士严格把关医嘱,配药三查七对,注意总量、浓度、用法、用药时间以及配伍禁忌,注射器抽吸药液不超过其容量的3/4,加药前确认针头衔接良好,相同药物也不能多次使用同一个注射器,以免针头迟钝戳穿安瓿时形成微粒。溶酶注入安瓿后避免泡沫产生,若有泡沫应静置待泡沫完全溶解消失,粉剂应溶解至完全澄清才算彻底溶解,必要时增加溶媒,瓶壁如有残留应抽取已溶部分后再次溶解,不能有结晶、未溶颗粒及安瓿碎屑带入输液瓶内。②输液器的选择:根据药物的理化因素正确选择输液器是药物有效和安全的重要保障,传统输液器多以PVC为原料制成,但以DEHP增塑的PVC作为原料的产品不宜输注脂肪乳等脂溶性药物,如紫杉醇注射液(泰素)。顺铂、盐酸多柔比星、达卡巴嗪等药物输注时若遇到光照可加速药物的氧化,引起药物降解、变色、产生沉淀,降低药物效价,影响药物疗效增加药物毒性,应用避光输液器。③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肝素帽、无针输液接头、三通接头、输液延长管、连通管等附加装置的使用会增加静脉输液污染概率,应尽可能减少使用,使用时选择螺旋接口装置保证安全连接以防导管脱落漏液并应注意及时更换。④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根据化疗方案、患者对血管通路装置的偏好以及后期护理是否方便等选择适宜的血管通路装置。一次性输液钢针绝对禁止于腐蚀性药物的输注;外周静脉留置针可用于短期静脉输液,不适用于腐蚀性药物的持续输注,若患者要求使用应与病人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中心静脉通路(PICC、PORT或CVC)适宜于中长期的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但不能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中心静脉导管周围血流速度快,可有效降低并发症[2]。中心静脉置管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⑤静脉化疗速度管理:滴注速度根据医嘱、患者病情以及药物特性来调节,如果输注速度不当不仅影响化疗效果,还可能导致输液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⑥静脉化疗并发症的管理:遵医嘱注射抗过敏药物,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过敏反应;留置针禁止于手背、手腕、肘窝等关节附近以及有循环障碍或淋巴引流或淋巴清扫既往史的肢体,穿刺失败后选择原穿刺的近端或对侧肢体,静推给药每2~5 mL及输液过程中每5~10 min都要评估血液回流情况,以防药液外渗;中心静脉置管选择组织相容性好、材质稍柔软的导管,穿刺前用肝素钠盐水充分浸泡导管[3],穿刺过程与病人保持良好的交流,转移其注意力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送管动作要缓慢轻柔匀速,若送管不畅可以热敷血管10 min待痉挛缓解后再尝试送管,并告知患者置管当天减少肢体活动以减少摩擦刺激[4],置管后的3~5天避开穿刺点用温水湿热敷以预防静脉炎。
比较两组淋巴瘤患者完成4个疗程化疗期间静脉用药护理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静脉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7%, 对照组发生率为11.03%,x2=7.0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总结分析淋巴瘤病房静脉化疗常见护理问题,实施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化疗用药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静脉化疗顺利进行。发生不良事件时,当班护士积极应对并遵医嘱给予处理,同时详细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处理措施、结果等情况并及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之后加强安全管理培训,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