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芳洁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透析中心的患者均为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是治疗慢性及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方式[1-2]。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对技术要求极为严格,患者对透析中心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管理是指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及早期识别,从而给予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性干预,降低医疗成本的同时,提高诊疗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于血液透析中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与价值。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透析中心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8例,均为肾衰竭患者,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49~67(55.37±4.27)岁,病程2~7(4.27±1.05)年,透析时间(5.28±3.29)月,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善且治疗配合度高者;知晓本次临床研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精神状态或认知障碍者;合并脏器器质性病变者;恶性肿瘤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常规干预,就透析流程、注意事项、合理饮食等进行健康宣教,做好透析过程及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日常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积极有效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疏导。
1.2.2 常规组
给予风险管理,具体如下:①风险管理及血透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血液透析治疗的培训,及时掌握血透的知识及最新信息,开展实训,提高护理人员各方面的专业素养。就风险管理模式的具体方式进行介绍,定期开会进行工作总结,并对风险管理模式与措施进行优化。提高护理人员医疗职业损害的防范意识。
②风险管理预案制定:以过去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参考,对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预案,考虑患者对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认识程度、心理应激反应、合并症等多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或血液透析方案的调整。
③透析过程的管理:实时检测并记录患者主要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以便及时有效处理。做好管道护理,对凝血、阻塞、压迫等情况进行观察处理。对透析液路、脱水量、肝素剂量、钠浓度、设备温度流量、跨膜压等进行严格的观察与检测。
对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主要有心律失常、新发感染、血压异常、导管堵塞、外管漏血[3]等。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从护理态度、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宣教与交流等几个方面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各维度均为20分,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研究结果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透期间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34例),对照组为85.29%(29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借助透析机代偿肾脏功能,对血液中的杂质毒素进行代谢与排出。肾衰竭患者受疾病的影响,生理各项机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功能衰竭、耐受能力减退及免疫功能障碍等,这也对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较为常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护理风险,而风险管理能够对血液透析过程进行整体化的评估及干预,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在提高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较,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于透析中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提升护理质量中也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