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400)
本研究主要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价值作观察,如下。
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5月,其均接受PCI术治疗,分段随机化法分组。
纳入标准:a:确诊存在急性心肌梗死;b: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c: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a: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者;b: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禁忌证者;c: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d: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实验组(n=25)中,其年龄范围为40岁-70岁,年龄均值为(58.22±4.17)岁,其中男15例,女10例。
对照组(n=25)中,其年龄范围为40岁-70岁,年龄均值为(57.98±4.05)岁,其中男14例,女11例。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告知其PCI术相关的注意事项,按照医嘱为患者实施止痛、吸氧等干预。
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具体为:
1.2.1 术前护理
术前加强患者急性心肌梗死、PCI术相关知识的宣教,积极与其交流沟通,评估其心理状态,针对性的为其实施心理疏导干预,为其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以此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干预,做好手术相关准备,以此为其PCI术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1.2.2 术中护理
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尽量提高其手术的舒适性,加强患者血压、呼吸、意识、心率等的监测,询问其穿刺侧肢体疼痛情况,对其皮肤颜色观察,及时发现其异常并处理。
1.2.3 术后护理
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的监督,查看其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受损等的情况,必要时可实施制动干预。同时,对患者的穿刺口表现、辅料等情况观察,确定其是否存在渗血、皮下淤血的情况,及时对其异常发现,并告知医生处理。
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即代表护理满意度越好)作观察,并分析两组并发症(心源性休克、穿刺局部并发症、胸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的差异。
SPSS 21.0软件作数据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分析(±s)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分析(±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护理满意度(分)实验组 25 10.30±1.22 90.52±6.57对照组 25 15.17±1.56 79.30±5.07 t-- 12.2955 6.7600 P-- 0.0001 0.0001
实验组的并发症几率(8.00%)明显较对照组并发症几率(32.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分析[n(%)]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的发生与其冠状动脉缺氧、缺血所致心肌组织坏死之间关系密切[1]。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以此对其心肌再灌注改善,促进其心肌功能的恢复[2]。大量研究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术中,为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更好对其预后改善。
本研究显示,PCI术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几率(8.00%)明显较对照组并发症几率(32.00%)低。表明有效护理的应用,可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其并发症的几率,增加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术前护理干预,其不仅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PCI术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且可促进其不良心理的缓解,使其保持积极的状态面对治疗;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能够及时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异常情况发现和处理,提高患者PCI术中的舒适性,更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作保证[3]。
综上所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出现胸痛、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几率,缩短其术后住院时间,且可增加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