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岩
摘 要:初中语文学习主要以“听、说、读、写”为主,而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分析能力;培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是顺应新课标改革发展的趋势。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题海式的训练模式看重的是学生答题准确率,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怎么样去思考,是语文教学者的重中之重。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是有必要的。
一、初中语文阅读分析能力内涵
阅读分析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印刷的书面资料,通过对语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初中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相对而言还是较稚嫩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放弃机械性的训练,培养学生思考、创新能力,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只为了考试服务。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以考试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随着信息的发展,在阅读时,学生习惯借助工具书、网络来寻找答案,独立思考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1.阅读教学过于模式化
目前,部分教学在進行阅读教学时,认为阅读分析能力不好把握,在短期内提高学生成绩没有益处,所以,教师往往不会带领学生去分析文章,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对文字进行逐字逐句理解,而是直接告知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这一类型文章时,用什么原理答题,怎么样去答题能得到高分。例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时,教师不去注重整篇小说的谋篇布局,分析人物形象,而是简单对课文进行分层,把一些琐碎知识点硬塞给学生,周而复始,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因此遏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
新课标鼓励教师学会创新,开拓思维,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在进行阅读教学创新时,不能脱离原有的教学目标,依然要以文本为主,引导学生去挖掘文章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而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喜欢运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各式各样的多媒体课件蜂拥而出,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容易被课件的精美制作吸引,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借助所制作课件上的知识点来达到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直接给出答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分析的引导。
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从拼音、词语、文章分层、段落分析、思想情感等,全部填鸭式地教给学生,生怕遗漏了知识点。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准备了大量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在课堂紧促环节的影响下,无暇思考,整堂课下来,虽然教师所提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学生过于被动接受,真正被吸收、理解的知识点很少。
三、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分析能力培养
1.加强语句训练
文章的构成要素离不开语句,同理,一篇文章的分析离不开对语句的理解,要想更好地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分析能力,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语句的含义,用过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慢慢呈现。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读。
2.保证阅读时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在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只有充分了解文章内容,才能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思路紊乱。阅读讲究的是学生的主动性,不仅仅只是课堂上才进行阅读,要学会运用学到的阅读技巧来分析课外读物,从而掌握好自读、自悟的阅读技巧。
3.培养阅读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语文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并不止步于教材,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也就成了没有了依靠。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读物的学习,在课后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养成勤摘抄、勤做笔记、写心得、写总结的习惯,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文学素养。新课标的改革,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也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立足重点、难点,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能极大地促进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军.浅谈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5(12):17.
[2]徐彩彦.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7).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