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是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的一次革新,代表了现代科技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方向,是当前教育深刻变革的突破口。一线教师应借助网络技术,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在现实情境和生活经验中来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发现真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兴趣;思维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变“老土”为“时髦”,必须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1]将信息技术恰当地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呢?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每天的教学其实都可以来源于实际生活,创设有效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兴趣就可以立即提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初步认识的新知识后,如果直接生硬地提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提问:“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说明为什么老式的窗子需要用一个搭扣将其固定,而形成的是三角形不是四边形,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屏幕显示窗与墙的对话,一扇窗哭泣着说:“眼看自己身体一天一天变旧了,身体越来越差,连脸都变形了。”墙问:“为什么?”那扇窗答:“因为天天风吹得我撞来撞去的,窗框和玻璃都坏了。”另一扇窗上有了三脚架,将窗和墙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哼着小曲得意极了,每天经历风雨,它一直没有变形,满脸欢喜,并发出甜蜜的笑声(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设计的故事情境很形象,学生兴趣点高,且突出了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三角形探究的欲望。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播放的小视频或图片的播放就有效地辅助了数学教学,为教学开了个好头。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抽象变形象,运用Flash动画模拟,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上感受数学知识其实很好理解。比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课堂上一开始用电脑播放美军用炮弹轰炸伊拉克阵地的新闻画面,然后用Flash动画模拟炮弹从发射到落地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观察炮弹的运行轨迹(抛物线),炮弹飞行的最高点(顶点)、发射点到落地点的距离。在学生刚刚接触几何时,老师抛出问题:“什么叫做直线?什么叫做线段?什么叫做射线?”大家都被老师难住了。不知从何说起,无法明确给出答案。用Flash动画演出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地划过天空,留下的轨迹展现出来,老师指着这条亮线边演示边说:“像这样由一个固定的点出发,再无限延伸,形成的图案就是射线”。就这样借助动态的演示,不仅可以说明线段、直线的概念,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射线和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没有长度,从而突破了这些几何抽象的圖形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
教师要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这样就把教学内容由静变为动了,课堂活跃了。如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做一个任意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在点击鼠标时拖动,随着三条线长度的变化,点的位置也产生了变化,能观察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高、顶角平分线,三条线保持重合。
三、“巧妙使用Flash动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抽象而难理解的部分内容,也就是概率,它与高中内容的衔接、与生活中的联系也很大,学生只能浮于表面,利用公式计算,由于Flash动画形象直观、形象,声色兼备,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程序的设置,让学生得到成千上万次,甚至几十万次的试验结果,对于这些问题,传统的语言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而Flash动画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3]再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一课时,学生的立体想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欠缺,无法理解小方块搭置的几何体到底有几块小方形组成。以Flash动画形式演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不断提升这种能力。一块三角板绕着它的斜边旋转一周,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并准确进行相关体积的计算,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解决。可见,巧借信息技术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有效探究合作学习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叶圣陶所讲“教是为了不教。”也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各种信息环境中吸收信息,选择信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环境,给学生一条选择信息的途径,最终师生双方在信息阅读的过程中整合、加工信息。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改变单一的思维来源,进而发展到人与机器进行对话,扩大自主阅读信息量,开阔思维。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可扩大课堂容量,以打造“时髦高效”的数学
课堂。
参考文献:
[1]崔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7(8):91-92.
[2]王军.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3(71):78-79.
[3]周培芬.试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J].学周刊,2016(22):168.
作者简介:朱贝(1984—),女,江苏省镇江实验学校,中学一级职称,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编辑 段丽君